第474章 旁门齐聚(1 / 2)

泼刀行 张老西 5276 字 22天前

第474章 旁门齐聚

之前在路上,李衍就看出这书生不对。

他走路下盘极稳,却又故意出点汗两手始终背在身后,一来显得身形挺拔,有气势,再者就是借大袖掩饰手上老茧--

谈吐儒雅,却从不多话,但每次都能在关键时刻掌握主动权」

脸上戴着人皮面具,

进庙时收敛全身气息。

演的这麽像,多半是出身暗八门中,「蜂麻燕雀」四门的骗子,弄了帮傻书生当幌子。

白天人乱,估计找不到,还是晚上再来」

李衍微微摇头,准备离开。

但就在这时,后面忽然响起个声音,「这位兄台有礼了。」

李衍眉头微皱,缓缓转身。

却见那朱辰在几名书生簇拥下,阔步走来,微微拱手道:「看您仪态不凡,且身配兵器,定是位江湖好汉,不知是否愿意协助我等,查清此事?」

他态度儒雅,笑的十分纯真。

其他书生则一脸警惕不解。

这朱辰是夷陵郡有名的才子,还被鹤山书院相中,因此刚来到成都,众人便立刻凑了上来。

儒林讲究名望,少不了要互相抬举。

就像他们之中有人到了外地,若有一两个好友,组织宴会诗会,邀来当地士子,才叫有面子。

若去了无人搭理,岂不是颜面大失。

那些有钱的商户官绅,也挺愿意包揽此事,沾些文气,给自己家贴金。

因此,也算是都有利的潜规则,

儒林名望,也就是这麽一点点积赞起来。

让他们奇怪的是,这朱辰怎麽如此冒失?

明知对方是江湖中人,也不清楚底细,还敢上来相邀,不怕是歹人?

况且,人家还不一定愿意呢。

但让他们惊讶的是,李衍只是抹了抹两撇小胡子,便毫不犹疑点头道:「诸葛武侯世人敬仰,

敢在此地生乱,在下自然也要查个清楚。」

李衍知道,对方眼毒,也看出自己不是普通人,或许是为「琴虫」而来,所以出言试探。

「兄台果然是义士!」

「阁下也辛苦了。」

「在下朱辰,不知兄台尊姓大名?」

「在下李柯南。」

「这名字少见,不知是否真名?」

「行走江湖,万事莫求真—」

「说的也是,人死了,真假也就不重要。」

二人你一言,我一句,听得其他人云里雾里,不知他们在打什麽机锋。

其实也很简单。

见面道辛苦,必是江湖人。

李衍说对方辛苦,就是点明其身份。

而这「朱辰」虽不清楚李衍底细,但自持身手和术法,却并不在乎,以为他是哪一方探子,想将李衍留在身边。

他很有自信,甚至出言威胁,

却不知,李衍随身佩戴「龙蛇牌」,一身气息都被遮掩,让他产生了误判。

见李衍不再废话,「朱辰」也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看向周围书生,继续蛊惑道:「诸位,若咱们能齐心协力查清此事,将来也是一桩美谈.」

一番话,说的众书生都有些心动。

其中一人有些犹豫道:「可咱们都不擅刑名断案之事,到底该从何查起?」

「很简单。」

「朱辰」满脸自傲道:「在下对此略有涉猎,但要先找庙祝问清经过,就怕其不好说话。」

另一人开口道:「朱兄放心,我刘家没少给武侯祠捐香油钱,这个面子,还是有的。」

说罢,便径直带众人去找庙祝李衍能感觉到,那「朱辰」看似在和旁人说话,但注意力却始终在他身上。

李衍也不在意,老老实实跟在后面。

他对此事也是一头雾水,本以为是找「琴虫」,但似乎又没那麽简单。

若能得到一些消息,自然更好。

这帮书生虽然有些傻,不懂人心险恶,但家世却一个比一个好,结伴而来,庙祝也得小心招待庙祝是名年过半百的火居道人,道号凌云,虽打理的气派,一副仙风道骨模样,但实则只有一重楼。

道行低下,更擅于溜须拍马,结交权贵。

「刘公子,令尊身体可好?」

「王公子,年末之时,贫道少不了要上门叨扰一番—」

一番寒暄后,众人忍不住问起此事。

「凌云道长,武侯祠到底出了什麽事?」

「就是,怎麽死了人,衙门也不派人封锁此地,莫非其中另有隐情?」

「听说是妖邪作崇?」

凌云道人听到后吓了一跳,连忙摆手,「诸位可不敢乱说,武侯祠圣贤之所,怎麽会有妖邪,

无非是野兽伤人而已。」

「朝廷派来的御史,眼下就在成都府,若有人抓住此事大做文章,可是不小的麻烦—」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了然,

因为前段时间,重庆府的事,蜀王受到皇上斥责,罚其闭门思过,甚至还派来一名御史。

说是负责巡查成都府,但谁都知道,是来监视蜀王,而且人还是朝中大臣挑的,恐怕正在四处搜罗蜀王把柄。

这也是来自皇帝的警告。

这些书生的家族,或多或少都与蜀王府有些关系,自然知晓其中厉害。

「朱辰」闻言,更是眉头紧皱道:「既如此,怎麽还拖拖拉拉,更要快点查清,消除影响。」

「这位公子有所不知。」

凌云老道摇头道:「此事已上报城隍庙,执法堂也派了人来查,但没找到什麽,便请来一名捉妖人守株待兔。」

「前两日没了动静,但昨晚连那捉妖人都死了,贫道又派人去城隍庙,但黄陵派不知出了什麽事,一片乱哄哄,根本顾不上搭理这边—」

李衍一听,便知道了原因。

巫咸古国石棺被劫,黄陵派肯定要重视,尤其还涉及到同门,更要小心对待。

他们和青城山一样,在蜀王府和朝廷这件事上,尽量避嫌不和,因此也不重视。

其中一名书生听出味道,眼中阴晴不定道:「难不成,真有什麽邪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