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第266章 伴读和涟漪(1 / 2)

第266章 伴读和涟漪

「青苗法的事情,先且这样吧……」赵煦跳过了要和章惇继续讨论青苗法的程序。

大方向确定了,剩下的就是细节。

而细节方面,自然是要大臣去处置。

不然的话,要宰执做什麽?

章惇举起朝笏,就想着要拜辞,赵煦却在这个时候叫住了他。

「章卿……」

「朕听说卿子持,年纪只比朕大一些……」

章惇低头答道:「奏知陛下,犬子持年已十七……」

「也就大七岁而已!」赵煦笑了起来:「朕正好缺些伴读,明春就让卿子入宫,陪朕一起读书吧!」

章惇有些搞不清楚,到底是什麽情况?

但这皇恩浩荡,却由不得他立刻就拜谢:「臣谢陛下隆恩……」

说着,他就要推辞。

可赵煦根本不给他机会,直接说道:「卿不可推辞,朕意已决矣!」

「明岁二月经筵重开前,叫卿子入宫来!」

说完,赵煦便看向章惇:「卿难道忍心,朕一个人在宫中读书,没有人可以互相请教?」

章惇被堵的说不出话来,只能再拜谢恩。

但内心的忐忑和不安,却已经在不断攀升。

因为他太熟悉赵官家们了。

先帝的时候,每加隆恩于大臣,就必然是让大臣背锅了。

比如说韩缜熙宁割地前,先帝就对韩缜大加恩赏。

搞得韩缜不背锅都不行——天子都肯收买你了,你这个大臣背个锅怎麽了?

所以,韩缜在先帝驾崩后,听说要外任那个高兴啊——终于,可以不背锅了,爽!立刻就上了辞表,高高兴兴去了苏州。

章惇还送行了呢。

所以……

「现在轮到我章子厚背锅了吗?」章惇想着,就低着头,等着那位官家提出他的要求。

可是,等了很久,那位官家却只是坐在御座上,似乎在饶有兴致的打探着他。

「陛下……」章惇只能出言试探着。

「子厚还有事?」赵煦却是微笑着问道。

章惇抬起头来,看向殿上。

虽然看不得那位官家的模样,但他能大抵感受到,官家的心情是很不错的。

于是,章惇只能再拜:「那臣便告退了……」

「嗯!」

……

章惇直到步出左昭庆门,依然是满头雾水。

赵官家居然没让他背锅?

这让章惇有些不习惯。

可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这是民间的百姓都知道的事情。

现在官家,忽然推恩,让他儿子章持明年到宫中伴读?

这是天恩浩荡,也基本是预定了一个进士及第——官家身边的伴读,若是连个进士都考不中,那岂不是在说官家自己的学问也很拉?

谁敢啊!?

而到了殿试上,官家御笔一点,章持的名次肯定要被提到一甲。

当然,前三就不要想了,有那个实力都不可能让其前三。

然而……

章惇松了松衣襟,他知道,此事一旦出现,朝野物议必将汹汹而来。

御史台更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除非,章持中进士那一年,他章惇不在都堂。

想到这里,章惇感觉自己似乎猜到了。

「官家在暗示我,将来可能会外放我去某地?」

什麽地方呢?

考虑到他章惇的履历,也考虑到官家自始至终在朝野大臣面前展示的姿态。

章惇大概能猜到了。

「若是过完年,广南西路出事的话……」章惇想着。

「吾便知晓了!」

朝中大臣,熟悉南方的不多,而对南方有足够了解的就更少了。

带着这样的想法,章惇回到都堂,和韩绛见了面,把陛见的事情和韩绛原原本本说了。

韩绛当今下了宰相省札,将两府宰执都召集在一起,开始针对章惇带回来的天子之意,进行商议。

……

赵煦回到大内,换回便服,便去了保慈宫里。

和两宫汇报了一下,接见章惇的事情。

同时也说了让章持入宫的事情,理由很简单——儿听说仁庙读书有晏殊伴读,儿很羡慕,所以就想找些伴读,恰好章惇入宫,就点了其子之名。

这种小事,两宫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向太后更是提议:「六哥确实应该多找些人来伴读,亲近宰执丶勋臣,方是长久之道!」

说着,她就问着太皇太后:「娘娘觉得呢?」

太皇太后微笑着点头:「太后所言甚是!」

这是个好机会!

将勋贵子弟,都安排到官家身边。

这样官家长大了也就对这些人有了感情,自然会和他们亲近。

赵煦自然不会干预。

甚至这就是他在起念要将章持放在他身边,就已经想好的事情了。

经筵官不可能只有一个,伴读自然也是一样。

对赵煦而言,这其实也是个好事。

通过经筵官拉拢士大夫,再通过伴读,把勋贵家族给圈住。

等到明年,再想个办法,把武学那边更纂在手里面。

基本上,就可以满足他自身的安全感了。

……

夜幕徐徐降临。

章惇乘车回到家中,他的妻子张氏和往常一般,早早的领着家人在门口等候他。

等他进了门,张氏更是亲自为他解下衣袍,脱下靴子。

看着章惇的眼睛,一直停留在次子章持的身上。

张氏忍不住问道:「君为何一直在看着持儿?」

章惇握住妻子的手,道:「为夫在想,持儿明明一直在家,鲜少外出,更不曾去瓦子勾栏厮混……」

「官家是怎麽知道他的?」

张氏惊讶了一声,连忙关切的问道:「官家知道持儿?」

「可是持儿在外做了什麽事情?」

Tip:收藏+分享我在现代留过学,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