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谋而後动(1 / 2)

世子稳重点 贼眉鼠眼 2889 字 1个月前

第369章 谋而后动

情况有点严重,但问题不大,赵孝骞自信能够解决,

虽说理解李清臣的处境,但赵孝骞无疑还是有点失望的。

上任两年,除了上疏,李清臣便只是妥协,易地而处,赵孝骞如果是真定知府,且在朝中没背景没后台,要清除这批毒瘤,其实还有别的办法。

但李清臣的选择却是最消极的一种。

言路被堵,他选择了自保。

趋吉避凶之心,人皆有之,可以理解,

张载的那句「为生民立命」终究只是读书人的一种理想,华夏数千年历史里,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人?

横渠四句,最终成了读书人标榜自己的口号。

李清臣,也是读书人。

读书人的怯懦与局限,千古以来已成了这类群体的一种注定的宿命。

赵孝骞算读书人吗?

前世流水线教育生产线上的产物,跌跌撞撞拿了个本科文凭,勉强算吧。

至少这个年代读书人避之不及的人和事,赵孝骞能迎头而上。

与背景后台无关,赵孝骞就是赵孝骞,他的底气来源于自己。

李清臣说得很详细,看来对真定府上下官员武将的怨气积压已久,此刻对赵孝骞简直是言无不尽。

边城,皇命难至,几乎快成了三不管地带。

任何阴暗肮脏的事情,都能以边境动乱和盗匪为藉口,彻底地解决掉,上报朝廷,而朝廷不究。

这就是边城神奇的地方。

在真定府以及辖下九县这块地盘上,真定府里的官吏已形成了一个利益团体,一损俱损,

他们最感兴趣的,同时也是利益最大的,是宋辽的通商。

原本应该商人干的活儿,全被官吏和武将接手了,外人根本参与不进来,谁来谁死。

汴京朝堂有盐铁司,但真定府的盐铁买卖,却可以不经盐铁司,官吏们自己把买卖做了。

北方辽国恰好缺盐铁,真定府的官吏就暗中与辽国的官员和商人通气,把盐铁卖给他们,从中取利。

两国的关系不像外交辞令上说的所谓兄弟之邦,实际上两国的君臣都在提防着对方,而生铁这东西,在这个年代属于战略管制商品,是绝对禁止对敌国出售的。

真定府的官吏们偏就干了。

神奇的是,居然还有宋军为他们押运货物,双方在边境交接。

明面上互相为敌,私底下各发横财,两国的边军几乎都快成利益盟友了。

一旦战事发生,靠这样的军队怎麽可能抵抗得了辽军?

除了私售辽国违禁的货物,真定府的赋税,商税,田亩摊丁税等等,以及对百姓的盘剥现状,

也是触目惊心。

据说去年辖下栾城县的农户们被逼得没了生路,各乡村纠集了数百人要造反,被张岚率领禁军及时扑灭,此事也被压了下去,根本没上报朝廷。

听完李清臣的详述,赵孝骞沉默许久,缓缓问道:「真定府上下官吏全都参与其中?一个清白的人都没有?」

李清臣苦笑:「当然有,但清白的人是因为官职太低,没资格参与。」

赵孝骞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军队呢?真定府驻守五万边军,他们也都参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