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给大家留个悬念,先不说这个倒霉老祖宗,我们按顺序,先说一下元朝的皇陵。】
忽必烈一脸坦然:呵呵,后人能盗他们的皇陵那才怪了,别说几千年后,过个几十年,自己人都找不到呢。
毕竟,骆驼的寿命也没那么长.…
【成吉思汗作为开辟了整个华夏最大疆域的蒙古大汗,大家都很好奇他的陵墓里有什么,也很好奇他的死因到底是因为什么。】
【还有元朝开国君王忽必烈的墓,也很好奇。】【但是,遗憾的是,目前没有一座任何元朝墓被找到】
【毕竟,蒙古族的风俗,是万马踏平】
"不是吧?”惨被多次盗墓的刘彻还说想要学学如何不被盗墓,听到万马踏平懵了, “是朕想的那个万马踏平吗?"
武将们也很懵,他们是很喜欢良马,也想要有很多很多良马,一万匹不嫌少,但不意味着死后想要被万马踩踏坟头。
军帐内,成吉思汗淡定地喝了一壶烈酒:万马踏平算什么,这不是有效防盗了吗,瞧现在他跟他的后裔都没能被盗墓,他们才算笑到最后的赢家。
至于他的死因.…成吉思汗突然有些郁闷,废话,他如果知道了他怎么会死,他也不知道。
【传说蒙古人的葬礼习俗是完全不允许汉人参加,一路上遇到谁杀谁,把尸体送到墓地下葬后,不起坟不树封,然后万马来回踩踏,会把整片草原都踩踏平整,看不出哪里不一样。
但是人都看不出来,怎么记住位置呢?】
【为了记住位置来年祭奠,蒙古人会牵来一峰有孩子的母骆驼,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死小骆驼,把小骆驼的鲜血洒在墓地上。来年祭祀的时候,就靠母骆驼的记忆找陵墓。】
【但是母骆驼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悲伤告诉别的骆驼,自己的寿命也有限,所以母骆驼一死,陵墓在哪里,后人也找不到了,更别提几千年后的我们】
一群中原人听得目瞪口呆。
这样都可以?
"古有老马识途,蒙古人有骆驼引路祭奠,不知道匈奴的葬礼习俗是不是也这样……"
刘彻啧啧称奇之后,突然有了新创意,兴致勃勃拉着刚被他提拔的卫青, "朕的长平侯你说,假如大汉抓到单于的骆驼或者马
,是不是可以直接让马引路带汉军去他们的部族聚居地?"
匈奴逐水草而居,聚居地本来就会到处变换,加上普遍是骑兵,机动性强,打不赢就跑,汉军对上匈奴哪怕是从速度上来说也很容易吃亏。
直到现在,还没打赢过,想想就心酸.…
卫青:
谢陛下,但是现在他还不是长平侯。其次,如果能活捉单于的马了,还怕找不到聚居地?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他该怎么回答呢?
【好消息是,明朝的帝王陵大多数没被盗,所以也没什么文物可以讲】【坏消息是,明朝的人殉制度,简直是一场历史的倒退】
朱元璋脸色沉了下来,比听见自己被挖坟还要愤怒。
因为,把人殉写入大明律的,就是他。
这相当于否认了他的治国措施,可这些是他特意从前朝总结,为了防止外戚、女祸而设置的。荆咕不会在意朱元璋是什么想法,开始介绍人殉的历史。
【人殉,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奴隶社会时期非常盛行,比如之前我曾说周朝废除了人殉,现在查资料,发现并没有。这是我个人不严谨没有考据的错误,跟大家道歉一下,在此纠正,重新补充说明。】
荆咕的道歉,让古人反应各不相同。
有书生嘲笑: “果然是女子,就算是后世女子多读点书,同样见识有限,错漏百出。”
听到的同窗怒骂: “比尔等迂腐之人好,哪怕错了也从不认错!”
也有人赞赏: “做学问就是要精益求精,如此专研,方为求知之道。”
还有人好奇: “后世的史料是什么人都可以看吗?还是说这女子本就不是普通人?”
【根据资料具体看来,在奴隶制早期的夏朝,因为奴隶制刚刚建立,继续发展生产力,奴隶主需要很多奴隶从事劳动,因为这一时期人殉较少;】
【商朝信奉鬼神,入主中原后,早期人殉并不普遍,中晚期达到鼎盛。根据现在已有的两千多座陵墓中可以看到,贵族墓中殉葬者多达几百人,少则一二人。有的是活埋的生殉,有的是杀殉】
【周朝时期人殉之风依然盛行。西周早期的人殉甚至比商朝更为广泛】"怎么会……怎么会……"平民中的儒生感
到不可思议。
春秋战国时期不是因为礼崩乐坏才有那么多人殉,周朝不是大同世界理想社会吗,怎么也会有人殉?
【《墨子·节丧》记载: “天子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说明周朝初期,人殉已经制度化了】
【到了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贵族中仍然流行人殉。比如齐桓公、晋景公、秦武公、秦穆公等诸侯王都曾死后佣人殉葬。秦朝从秦武公开始实行人殉,死后殉葬者多达六十六人】
【那么为什么秦穆公杀殉会被骂蛮夷?因为,一般殉葬只是殉葬奴隶,而秦穆公殉葬了大臣,而且总殉葬炸多达一百七十七人。】
奴隶,根本不被贵族看在眼里。周朝说没有人殉,因为奴隶,不是人。
周朝实行分封制,从周天子往下,分封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而奴隶作为从属品,跟牛羊马一样可以被买卖,也同样可以殉葬。【直到春秋后期,因为不合礼制被反对,改用木俑、陶俑代替殉葬】
【——《周礼》早就有了,怎么周朝快灭亡时才提到不合礼制?所以真实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需要劳动力来发展生产。】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从贵族流向民间,大幅度使用。青铜农具让农业提高了生产力,青铜兵器也提高了战斗力。
而最重要的,是从春秋到战国,军队也从贵族和贵族门客的参与变成了平民与奴隶参与,从不杀俘虏交换战俘,变成了杀俘虏以绝后患。人口大幅度减少,奴隶成了重要的劳动力。
这才是真正的原因,一个残忍,又真实的原因。
百姓深深地被震撼到了,突然感觉自己好像知道了了不得的事。
"难怪天子不让我们娱乐也不让做生意,只能种田服役,我们就是劳动力……""但也正是因为需要我们种地,才没让我们去殉葬……"
武帝时期,原本觉得劳役太重的汉朝百姓,突然发现这时期的好处。
【进入封建社会后,仍然有人殉发生。在秦始皇去世时达到了顶峰。前面说过,秦始皇用陶俑取代人殉就是为了珍惜民力,为什么在始皇帝去世时又达到了顶峰?】
【这就不得不说他的好幺儿胡亥和他的好心腹赵高,怕始皇帝地下孤单,不但
把所有儿女送下去,还把没生育过的后妃也送下去,还有打造始皇陵的工匠一起送走。】
【最后没等始皇帝三年满,就把大秦也送下去了,真是一个大孝子!】
嬴政听到不到三年大秦就被送走,终于顾不上天幕一声暴喝: “胡亥!”大秦奋六世之余烈才变成如今的大秦朝,没想到他死后才三年,大秦就没了。
天幕之前说大秦太短,他想过的短是没有周朝八百年长;后来天幕说大汉最长,也不过四百年,他又以为秦朝是百年左右。
万万没想到,他去世不到三年!不到三年!
嬴政眼神阴森森看着快速跪下的赵高: “赵高,竟然是你。”
他就说胡亥蠢归蠢,手段不至于斗得过所有公子,若是有赵高,那就说得通了。
“陛下……”赵高吓得哭着浑身颤抖着求饶, “陛下,现在臣还什么都没做,一切都没发生……”
胡亥扑上来抱住嬴政的腿哭嚎: “父皇,儿臣什么都不知道,一定是赵高,是赵高干得,儿臣也是被利用!"
嬴政一脚踹开胡亥: "车裂!车裂!"
这样的逆子,没法改造,宰了算了。至于赵高,这样的佞臣,他不缺,跟胡亥一起上路正好师生相伴。
两人被拖下去,鬼哭狼嚎着嬴政也没心情理会,雷厉风行地吩咐李斯: “传令下去,朕死之后,不许殉葬任何人!尤其是工匠,好好留着,朕要重用。"
他担心骊山正在修陵墓的工匠看到了离心动荡,立刻颁布法令让李斯执行。李斯领命,亲自去办理此事。
嬴政再次看着天幕,遥遥一叹。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天幕说秦始皇陵的很多技术失传,原来不仅仅是因为战争,还因为制造秦始皇陵的工匠全被胡亥殉杀了。
他能听出天幕有多可惜,也能听出这些工匠的技术在后世有多重要。
而且跟后世的帝王陵对比后,嬴政也发现:果然还是大秦的工匠最厉害!既然这么厉害,怎么能死?
他儿子很多,死一个胡亥不可惜。帝王的身边也从来不缺宦官,但是死一个秦始皇陵的工匠,很可惜。
【秦朝灭亡后,殉葬之风已经走向衰落】
【汉朝时期,刘邦
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加上秦末混战后人口剧减,他立法明令禁止人殉,并且鼓励妇女多生育子女,鼓励改嫁;
汉武帝刘彻在位时,人殉没有完全绝迹,董仲舒提议过打击人殉,刘彻也重视了,对人殉的收敛有一定作用,但并没有完全绝迹;
【直到汉宣帝刘询在位时,赵缪王刘元病重时要求善于吹拉弹唱的奴婢为他殉葬,有十六人因此被逼自杀,刘询知道此事后撤销了刘元一族的封国,惩罚是前所未有的重。由此可知,这个时期不只是法律禁止,人们也是公开反对的。也因为惩罚之重,人殉之风在中原几乎完全消失。】
【在现在已经发掘的汉代诸侯王、列侯墓中都没有发现人殉,可见中原地区人殉现象已经很少了。
让我们说:谢谢老刘们!】
老刘们集体展颜,刘邦得意大笑: “哈哈!”是他先开始立法禁止人殉的,果然还得是他!
吕雉难得没有泼冷水,淡淡夸奖了一句: “还算你爱民。”
被难得夸自己的吕雉这么一捧,刘邦更高兴了,叉腰大笑: “哈哈哈哈!咱老刘家都厉害的很!"
【不愧是我们大汉族的祖先,这先见之明就是不一样】
老刘家集体被夸,美滋滋。
大汉朝的百姓也一起美滋滋,有一种与有荣焉的骄傲。
【唐宋时期,有零星的人殉。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两个少数民族将领想要主动为其殉葬,
被唐高宗禁止。除了二者对李世民的感激,这跟少数民族的习俗也有关系,少数民族的殉葬哪怕是清朝初年、入关之前依然存在。】
【唐宋时期有记载的反而只有皇帝,比如唐武宗的王才人,宋高宗的李才人、王才人,都是生前宠爱的妃子,死后一起带走。嗯,这种宠爱估计狗都不要。】
唐武宗李炎:别骂了别骂了,朕马上改。想不到整个大唐只有他被点名,连玄宗皇帝都没有人殉,他太丢人了!
一想到老祖宗太宗皇帝可能也看到,李炎心急又心虚: “废除人殉,全部废除!朕驾崩后不需要任何人殉葬!"
r />
长孙皇后也在皱眉,她想说些什么,但是后宫不得干政,当着朝臣的面实在不好开口。
但是想想先前诸多对女子的不公,她身为皇后,一国女子之尊,如果她都什么不能做,那其他身份不如她的女子如何是好?
她想了想,鼓起勇气委婉道: “陛下的风范,后世子孙学不到一二,不如陛下写下来传给后人,以作训诫?"比如,把不得人殉写入法律中。
长孙皇后原本想给宫中妃子写一本书来规戒行为,然而现在想想,一直以来给女子的清规戒律那么多,反而是保护女子的法律太少。
她心中忐忑不安,却没想到李世民完全没生气,朝臣也没有她想得那么激烈反对。他们的注意力被天幕所说,对比之下更觉得唐武宗丢人,反而附和赞同。
李世民道: “好主意,儿孙朕能教到,但是再往后都教导不到,不如朕把它写入大唐律,免得后世子孙败坏大唐名声。"
从此,大唐也和大汉一样,将禁止人殉明确写入法律,加上天幕的存在,让人殉在大唐彻底绝迹。
【元朝时期是否有宫人殉葬, 《元史》等史籍没有记载,但是波斯史书有记载说成吉思汗曾以四十名贵族女子殉葬。】
成吉思汗思考:嗯,要不别殉了?不是说有用吗,留着干点别的?
前面说的他俘虏工匠很有用,贵族女子好歹是贵族世家精心培养教育的,总会点什么。【现在来到了我们的大明朝,著名的历史倒退朝代!我们掌声欢迎!】天幕特意做出音效, “嘘——”嘲讽意味十足的特效,响彻各个朝代。
十分明显地对明朝的嘲讽。
还没开始介绍,明朝的皇帝们开始慌了。
这天幕,假如各朝各代都能看到,岂不是他们丢脸要丢到各个朝代面前去了?【到了明清时期,死灰复燃,宫人殉葬甚至被朱元璋定为“祖制”】
【明朝宫殉贯穿了五朝,在明英宗时中断,这也被誉为明英宗生前唯一做过的一件好事】朱祁镇:什么叫朕唯一做过的一件好事!什么意思!
明英宗之后的帝王和朝臣们齐齐点头。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实在是太丢人了,但废除人殉,不单单宫女会感激,大臣也会感激。这得从明朝非常普遍而又非常残忍的人殉制度说起。
【明朝殉葬,出于多方面的考虑】
【其一是受古代灵魂不死观念的影响,想要死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继续被人伺候;其二是朱元璋出于“严内教”的考虑,其三是受到蒙元时期“视生命如草芥”野蛮习俗的影响,其四是明清时期大力推崇女性贞节观、三纲五常的传统思想有关系。】
荆咕先介绍了一遍明朝重新开始用人殉制度的背景,让前朝的帝王们大开眼界。“视生命如草芥不是对奴隶吗?如果对贵族世家也这样不会被反?”嬴政很惊奇。
大秦殉葬了三个大臣都被骂了好多年,怎么听天幕的意思,似乎明朝不只是殉葬奴隶,后世的贵
族那么好欺负吗?
【说起来我很疑惑,朱元璋不但是平民出身,最狼狈的时候还当过乞丐,算是正儿八经从底层爬上来的皇帝,这也是我之前夸他与刘邦是唯二两位得位最正的皇帝的原因】
【但是当他成了皇帝,他就开始大肆屠杀,我也本以为只是宫女,然而,并不是。】荆咕的声音压抑了起来。
网络上有说法,说朱元璋是生前家人都因为饥荒死了怕寂寞,所以殉葬了宫女陪伴。然而真考据起来,就会发现并不仅仅如此。
真实的历史看了之后,会让原本对明朝还有些喜爱的路人粉荆咕,黑化成路人黑。
她算是明白,为什么大家就算是写穿越剧,也不会穿越到明朝了。
【在明朝当宗室女,是个十分送命的事】【无论是出生于皇室的公主,还是嫁入皇室的皇妃王妃,都是个倒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