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全息:明祖三国杀(2 / 2)

朱元璋:“不能搞世家子弟,那我搞自家人总行了吧?”

他可是盯了很久了,曹家远亲里头就有蛀虫。可气死他了,敢贪他老朱的钱。

荀彧实在是劝不住,只能随他去。

北边在闹腾,南边也没好到哪里去。

朱棣:“想出海捞金。”

江东群臣:“也不是不行,海上丝路一直是开着的,我们也可以掺一脚。”

朱棣:“但我是想去打东瀛。”

群臣:???

朱棣:“我依稀仿佛记得东瀛那边有银矿,不拿可惜了。”

群臣:……

这都哪儿听来的消息?他们怎么不知道?

朱棣整天对着海岸线畅想,但是偏偏北边曹操虎视眈眈。他不能随便出海,需要坐镇江东。

朱棣:曹操真烦人。

不能自己出去,但是可以搞点船队让他们先去探探路。虽然江东群臣觉得他在瞎折腾,但大家还是满足了他。

不然整天听着主公念叨也挺烦人的。

两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出海船队没找着东瀛岛,可能是走的方向错了。但是南北两边休养生息得还不错,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开打。

这个时候益州是个什么情况呢?

益州被刘备拿下了,但是他们对外宣称还是打着刘璋的名号。

刘备暂时留下了刘璋,让他当个傀儡州牧。由于益州和外界消息闭塞,竟也没被人识破。

北两方在赤壁发生了大战。

朱元璋对水战十分擅长,赤壁大战他觉得自己很稳。

朱棣这两年大力培养水军,赤壁大战他也觉得自己不会落下风。

朱元璋一统了北方,兵力充足。朱棣统一了大半个南方,也算得上兵力充足。

两边打了个你来我往,短期内难分高下。

刘备躲在益州观战,积蓄力量。

但他观战的时候一点都没闲着,他觉得蜀中有点缺钱,是不是可以搞个铸币?

经济学大才诸葛亮没有完全否定这个提议,他想了想,说道:“铸币可以搞,但是得先把新币和一个硬通货商品挂钩。”

于是益州出台了新政策,蜀锦必须用新币才能购买。益州之外的商人不得不把自己手里的汉五铁兑换成他们的新币,一百枚兑换一枚。

商人拿到新币掂了掂:

“这个新币的重量只有五枚汉五铢那么重啊!”

卖蜀锦的蜀中人说道:

“但它上头写了直百五铢,我们这里就是规定它价值一百枚五铢钱的。”

商人半信半疑地接受了。

很多商人也不怎么懂经济学知识,想着这个重量轻的新币更方便携带,于是兑换了不少带去了中原等地。

这种新钱本来应该是花不出去的,但商人也学着蜀中地区的人规定,想买蜀锦只能用新币。

于是大家只好和商人换新币,新币就渐渐在整个大汉流通了起来。

刘备和诸葛亮窝在汉中搞铸币。

他们拿到手一百枚五铁钱,可以熔炼铸造二十枚新币。1枚新币消耗5枚旧币,却能换100枚旧币到手,中间净赚差价95枚旧币。

刘备不敢置信:赚翻了!

诸葛亮告诉他:

“这还只是个开始,我们要用新币出去买粮食军需,不能在蜀中花。”

新币本质上价值只有五枚旧币,要是在蜀中花用,那就是蜀中百姓吃亏了。但是去外头买东西运进来,情况便大大不同,相当于是让外头人的吃亏。

为了减少运输中的损耗,诸葛亮开始捣鼓发明。木牛流马等等工具应运而生,极大地减少了运输人员的粮食消耗。

荀或发现新币的骗局时,这玩意儿已经捆绑着蜀锦在北方泛滥成灾了。

荀彧意识到大事不妙,赶紧给前线的朱元璋去信,商量该怎么解决。

荀彧还是懂一点经济学知识的。

虽然远不如诸葛亮那么厉害,不过还能稍微控制一下局势。

因此荀彧没有太过紧张,只是把这件事的重要性提到前面,思考怎么破局。

南方的孙吴也是如此,有周瑜把关,同样发现了新币骗局。

周瑜也同朱棣说起了这件事。

但很不幸的是,朱棣和他爹一样对经济一窍不通。

朱棣觉得头疼:“这个新币真这么严重?”

他完全没听懂是什么情况啊!

周瑜一看,得了,指望不上主公,他自己想办法吧。

朱棣:好好好!太好了!就交给你了公瑾!

无独有偶,朱元璋也是这个反应。

朱元璋甚至还期期艾艾地去信问荀彧:

“你不是说不能随便搞铸币吗?怎么蜀汉都搞了?那我们可不可以也搞?”

这样以后就不缺钱啦!

荀彧:……

主公怎么还惦记着铸币呢?

好好的军事战争,突然变成了经济战。偏偏南北对掐正在关键时候,根本不可能说停就停。

打仗时候本来就财政吃紧,还遇到个益州在旁边悄悄摸摸地薅羊毛吸血,这日子没法过了。

最让荀彧和周瑜觉得失算的是他们两边的战事太焦灼了。

荀彧原以为不出意外他们打江东应该会很轻松,毕竟他们粮多将广。早一步统一了北方不说,人才还远比南边的江东多。

周瑜则是觉得北方不如南方肥沃,又连年遭灾,应该粮食短缺、民乱四期才是。而且他们大老远跑来南征,不如江东以逸待劳。

没想到啊,两边都算错了。

朱元璋发现自己境内好多农民起义,老在背后捅刀子。而且还有匈奴部落和坚持打匈奴的一部分太守,总想找机会跑来捞点油水,苍蝇一样烦死个人。

朱棣发现曹操他个北方人怎么那么会水战,打得江东军队实在吃力。幸好曹操只是个人擅长水战,他的士兵

还没太历练出来,甚至有晕船的,不然他抵挡得还要更辛苦。

他俩在前线死磕,周瑜荀彧在后头和诸葛亮隔空斗法。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对经济学领悟的差距来了,周瑜荀彧不以这个见长,只能说比较懂,算不上非常精通。

但诸葛亮不一样,他蜀币霸权都搞出来了,再搞一些不那么明显的小手段还不是手到擒来?

趁着两边没打算过来打益州,诸葛亮准备尽量拖垮两方的经济。

他还告诉刘备:

“不能让他们分出胜负,所以到时候看谁占下风了,我们就想办法帮一把。”

刘备:我懂,鹬蚌相争嘛。

益州打不过任何一方,如果让他们再战场上腾出手来,下一步肯定是要发兵收拾胆敢给他们下绊子的益州。

没有足够的兵力还敢搞经济战,诸葛亮看准的就是他们双方难舍难分,无法分兵打益州。

如今又有益州方的搅局,这场赤壁之战成功延续了好几年。

几年的时间对于经济大佬来说可以做什么呢?可以玩崩一个国家。

等到朱元璋和朱棣发现家底实在不够支撑他们继续折腾,不得不暂时收兵回去休养生息的时候——

二人:我靠!我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大后方呢?怎么又一副大灾大难逃荒过后的模样了?!

二人的内政大才脸色难看:“益州新币的吸血能力太强了。”

益州相当于跑来他们这里用五块钱买走了一百块的东西,所以他们一直在吃亏。买的越多他们亏的就越多,百姓的日子就渐渐难过起来。

偏偏他们很难复刻对方的操作。

不管是铸币打擂台,还是不铸币直接拿着新币去益州买东西反吸血,都非常困难。

益州那边买了粮草军备等等不一定要走崎岖山路送回益州内部。他们干脆在外头驻兵防守,这样就少了很多的运输损耗,要反攻中原也轻松很多。

但是南北两方想去益州买东西的话,却不得不把物品运出来。运输路程先天就长一大截,还是不好运的那一大截。

两边的损耗一对比,此消彼长,渐渐的就落入下风了。

然而益州借着这几年的时间大肆扩张,兵力已经不比他们差太多了。诸

葛亮平定南蛮,益州已然成了铁桶一块。

二朱:……

草,之前怎么就没发现益州这么难搞呢?

想想记忆里的益州,上任益州牧刘璋是个废物点心。上上任刘斑他爹有点能耐,但这人是特意来益州关起门当土皇帝的,不想掺和中原的乱象。

刘备藏了很久才出面,搞得大家都以为益州一直是废物刘璋在管,完全没有防备。

二朱齐齐发表感慨:“果然是老刘家的种!够猥琐!”

以前真是没看出来,还以为他刘备是难得的厚道人。结果不要脸起来,也没比他祖宗差多少。

“现在该怎么办?”

内政大才表示:“只能徐徐图之了。”

南北打仗互相消耗了大量实力,除了休养没有别的选择。反正只要不打仗,百姓负担就没那么重,可以一点点恢复过来。

而且没了战事牵扯,他们就可以专心对付益州的经济手段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你不打,益州以逸待劳了这么久,可是要主动发兵了。

益州发兵还不影响他们继续搞经济战,你说气人不气人?尤其他们现在兵强马壮了,搞起经济战来都不用像以前那么束手束脚,简直如鱼得水。

二朱被整得焦头烂额,不仅没能休养,还被持续消耗。

更麻烦的是,南北两边的世家大族也开始折腾幺蛾子了。二朱完全没有应付盘根错节的世家的经验,但他们打仗几年快把南北两边掏空了,却触犯了世家的利益。

双方这几年发生的摩擦不少,全靠手下周旋。但是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迟早会生出乱子的。

尤其是益州的刘备和二人一对比,非常擅长拉拢世家。二人回头一看,发现自己境内好多家族都被那边拉拢了,气了个倒仰。

刘备:常规操作罢了,这是我本地土著的强项。

最终是朱元璋这具身体的头风发作,一波送走了他。比起历史上的曹操,他已经多活了几年了。

朱棣当初选的是同时登入和同时登出,所以朱元璋退出游戏之后,他就自动退出了。

他当时想的我爹先退出,那说明我赢了啊。既然赢了,那就不用继续在里头耗着了。

>这谁能想到,他爹退出其实也有可能是他俩一起输了。

朱元璋和朱棣都十分气闷。

但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继续留在游戏里也不一定能翻盘。他们依仗的经济学人才是荀彧和周瑜,然而有个不幸的消息是他俩寿数快到了。

两人这几年劳心劳力帮他们安稳后方,眼看着怕是撑不了几年。等几年后两位大才去世,二朱还是要被诸葛亮的经济手段玩没。

三国时期相关人才也太少了,都很难找到新的接替者。

刘彻差点笑裂了:

“哈哈哈哈哈!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一看,白送我大汉子孙获胜!他们父子俩进去就死磕,真是亲父子啊!”

天幕中缓缓给出后续结局:

【益州牧刘备与其谋臣诸葛亮利用经济战拖垮孙曹两方势力,虽二者努力抵抗,但终究棋差一着。

刘备作为刘姓宗亲,复兴汉室有功,在汉臣的拥立和献帝的主动禅让下称帝,史称汉昭武帝。】

刘备:谢谢谢谢!游戏里让朕圆梦了!感谢大自然的馈赠!

明明他刘备没有进入游戏,谁能想到呢,这都能捡个漏,真是太让人意外了!

二朱:……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