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一百六十七 。(1 / 2)

宋神宗时期

“秦始皇?”赵顼不可置信地看向王安石,秦始皇可是暴君,就王安石那又臭又硬的脾气居然敢选择秦始皇。

借用天幕一句话,也不怕还没混出头,头先没了。

真不是他吹,就王安石那臭脾气,要不是他脾气好,加上大宋不杀士大夫的祖训,不然这会王安石说不定已经不在人世了。

不止赵顼这么想,就连跟王安石交好的大臣也是这么想的。秦始皇啊,他怎么敢。要选也该选从谏如流的唐太宗……

顶着众人的目光,王安石虽然面无表情,但心里早已泛起了涟漪。

自看过后世给他写的个人传记后,他已经知道变法失败的原因。

虽然原因众多,但最大的原因是没有触及到社会最基本的问题。

也就是说变法没有全面展开,只有上层或者少部分参与,导致弊端越来越多,矛盾越来越大,最终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

而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与君权有莫大的关系,若是历史上的他没有看错人,选用一批得用人才;

若是陛下能坚定不移,不左右摇摆,学当年的商君变法一般,为全面落实新法,不惜制定极为严苛的刑法和连坐制度,强行将变法推动到各个阶层。

那么他的新法会不会也和商君变法一般,对大宋进行全面改造,达到真正的富国强兵,让大宋快速崛起?

商君变法历时将近二十年,秦孝公支持商君二十年而不改其志,哪怕最后商君被秦惠文王处死,商君之法也没有被废,而是代代相传。

官家会支持他这么长时间吗?又能否如秦孝公一般十年如一日信任?

王安石心中一叹,官家不会。

变法,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若能选择,他也会选择秦始皇,无他,秦始皇若是启用变法,定能实现全面落实。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原本还在犹豫的桑弘羊、王猛、刘晏、杨炎、张居正等人不再犹豫,赶忙站了出来,再晚点怕是真没位置了。

站出来后才发现原来大家想法都一样,不禁面面相觑。

阎王头疼了,刚才没人报名,现在一报就是一群,闹哪样啊?忙说:不行,人太多了,有谁要退出的吗?

张居正:先前你们不是说秦始皇乃暴君吗?说他不仅焚书坑儒,还暴虐……

说去他手下当差,不是被处死就是被累死,选谁也不选他吗?

众人:当时你不是还附和了吗?你自己不也这么认为,还不是站出来了?

张居正:……

一码归一码,秦始皇虽然名声不好,但不得不说是一位极有魄力的君主,在他手下,只要有能力,不谋反,过得还是挺不错的,至少比万历那小子强。

我好歹也是他的老师,为大明呕心沥血,给大明续了七十年的命,到头来却落得一个死后被抄家,差点就被开棺鞭尸了,家属不是被流放就是被饿死。

千万不要辅佐小皇帝,翅膀一硬就觉得你碍事,然后对你重拳出击,哪怕你死了他都不放过你。不值啊,不值。

霍光:这我不同意,我辅佐的孝昭皇帝就不会这样,可惜他死得太早又没留下子嗣,皇位就落到了刘病已的身上。

张居正:你就庆幸汉昭帝早逝吧,他要是长寿,你可不见得能善终,虽然你本来就不算善终。跟我一样,都是死后被清算。

霍光:扎心了!

张居正:不要靠近小皇帝,会变得不幸。

霍光:……】

万历时期

张居正瞪大眼睛,眼神里满是不可置信与错愕,虽然因为天幕之前的话,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是…再怎么有心理准备,也没想过差点被开棺鞭尸这种事啊。

他还以为最多就是收回一切追赠,抄家贬为庶人,清算党羽。

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结局。

张居正的脊背忽然一垮,精气神肉眼可见地消失,整个人仿佛老了十岁。

张敬修连忙扶住张居正,“爹,你可不能垮下,你要是垮了,这一家子人可怎么办。”

张居正被他搀扶着重新坐在太师椅上,喃喃道:“你说得对,我不能垮。”

皇宫里

朱翊钧怔住了,看着天幕许久没有回神,他虽然想过要给张居正一点颜色瞧,想过要打压张居正,清算他的党羽,甚至想过抄他家……

如果张居正死了,开棺鞭尸好像也不是没可能。

这么看好像这些事都是他能干出来的。

朱翊钧心里不由有些烦躁,他还没干就被天幕抖出来,张居正会不会先下手为强?

不行,他得防着张居正狗急跳墙。

……

洪武时期

朱元璋心情有些复杂,本来之前听到内阁独揽大权,臣子甚至越过皇帝抱内阁大腿,他很生气的,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反转。

一方面感慨这才是真正的君王,没有君王会想到看到臣子权力比他还大;一方面又觉得被天幕爆出来不不得劲。

做是一回事,但被天下人知道又是一回事。

百姓愚昧,上头说什么是什么,被他们知道这些事,还不得被他们扣上一个“君王无道”的帽子?

朱元璋余光瞥了一眼朱棣和众藩王,想说些什么,又不知道怎么说,只能烦躁得走来走去。

他废丞相集权,结果后世出现了比丞相权力还大的内阁。堵了一个漏洞又会产生新的漏洞,未知的漏洞才是最可怕的。

朱元璋烦躁地看向天幕,天幕什么时候才能从大明消失?若是一直存在,那会改变多少事?

他不喜欢这种无法掌控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