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书画名家】【1w营养液...)(1 / 2)

盛唐小女官 春溪笛晓 6208 字 12个月前

宣平坊,贺宅。

贺知章今儿依然在喝酒,不过请的都是些亲近的文。

没办法,他们如今都这把年纪了,上朝也不是天天上,朝事也不是天天要处理,除非当今圣上相召,他们平时大多闲居在家,不凑一起喝酒还能干嘛?

按照大唐的退休规则,低品文武官的正常致仕年龄是七十岁,但三品以上的官员满了十就可以酌情自请致仕、荣归故里。

像贺知章他们这样七十好几还在朝中的,大多都是皇帝极力挽留下来的,估摸着就算他们抱着酒坛子上朝都没人管。

座中自然也有不少相对年轻些的陪客,只不过这次纯粹是文人雅客聚会,贺知章下帖子时就没想起郭家祖父这么个可有可无的宴饮气氛组。

听人来报说郭家祖父求见,贺知章还怔了一下,愣是不记得自己有没有请他。

他旁边的钟绍京倒是想起郭家祖父来了,乐道:“是那个吹嘘自己孙女五岁能的郭敬之?”

既然人都已经到了,贺知章自是不会把人扫地出门。他边让人把郭家祖父请进来边对钟绍京说道:“谁自家晚辈不觉得哪里都好?你说你都多大年纪了?就别一天到晚这么挤兑人了。”

钟绍京恣意了大半辈子,老了更不可能为谁收敛。他哈哈笑道:“他不先吹嘘,我自然不会挤兑他。”

座中有个叫张旭的,写得一手好狂草。其母族出过虞世南、陆柬之等法名家,轮到这一代便出了个名扬长安的张旭。

张旭比贺知章等人小了二十多岁,往常却以平辈论交,闻言忍不住插话:“五岁能又不是什么稀奇事,不一定是吹嘘吧?”

其余人静了一下。

像张旭这种有家学渊源的,估计不可能理解别人为啥觉得这事儿很稀罕。毕竟对他们来说三四岁开始启蒙都算是晚的了!

说话间,郭家祖父进来了。

知晓贺知章在宴客,郭家祖父一点都没有“他们居然不带我玩”的郁闷,反而油然生出种“真是来对了”的感觉。

人多好啊,人多正好都给他家孙女儿点评点评,还能顺便喝点小酒,要不怎么说来得好不如来得巧?他的运气可太好了!

郭家祖父一点都没有不请自来的尴尬,理了理衣袖便泰然上前向朝贺知章这位东道主见礼,憨笑道:“不知贺学士今日宴客,是敬之唐突了。”

贺知章道:“都是老相聚,哪有什么唐突不唐突。不过你来得有点晚了,得先罚三杯再说话。”

郭家祖父最不怕的就是喝酒,闻言欣然入座,端起酒杯仰头就是灌。他可是当过地方官的人,哪里会被喝酒难倒?照他说吧,这酒不拿碗都不够带劲。

见郭家祖父喝得痛快,众人便没为难他了,只钟绍京睨着他笑道:“你既然不晓得这里有酒喝,怎地这么巧就过来了?莫不是又为了你那五岁能的宝贝孙女儿?”

郭家祖父并不害臊,还真把自己揣来的文稿拿出来:“真教越国公说中了,我还真为我那孙女而来。自打上回得了贺学士所赠的帖,我孙女儿一直潜心研习,前几日她听我提及几处任地的重阳习俗,竟是亲自替我记了下来。我就是想来讨贺学士几句点评,好叫她能沾沾贺学士的才气。”

在座的大多是文人雅士,听郭家祖父这么一说都来了兴。

贺知章命人过去把文稿取给他。

三娘年纪还小,反而不懂怎么把字写小,写出来的字比别人的正经小楷要大上一圈。

这对上了年纪的人倒是挺好,比如贺知章都七十好几了,有点儿老花眼,这样的大字对他来说就刚刚好。

要说这字写得有多好,那肯定谈不上,只能说足够整齐和清晰。考虑到三娘的年纪,贺知章对此持保留意见,他更多的还是关注文章内容。

正如郭家祖父说的那样,这《见闻录》写的是郭家祖父在四处任地所见的闻,大多都与重阳节有关。整篇文章写得十分浅白,只胜在清逗,读来时常叫人忍俊不禁。

纵读全文便知确实不可能是郭家祖父代写的,字里行间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小孩儿独有的天真。

贺知章把文稿传给钟绍京,转头让人拿墨来,好叫大家都能写上几句点评或诗句赠给郭家这位聪慧伶俐的小娘子。

酒到酣处突然开始搞创作本就是文人聚会的必备环节,只是这次的主题居然源自于一个五岁孩童,大家都觉得挺鲜,便都翘首等着上座那几位把文稿传下来。

钟绍京把文稿完,递给旁边的张旭,接着对郭家祖父说道:“你这孙女儿写起文章来确实比你这个当祖父的强。”

郭家祖父知道钟绍京曾经以一己之力得罪满朝文武,好好一从龙功臣愣是落了个贬谪外地的下场,自是不会在意他说话不中听这件事。没到当今圣上都怜他年迈体衰,许他回京养老了吗?

人在官场,最需要的就是唾面自干的好心态!

何况钟绍京拿来跟他比较的是他孙女,连这位出了名不好好说话的朝堂刺头都夸他孙女写文章比他强那不是挺好吗?

青出于蓝胜于蓝是大好事,真要是儿孙后辈一代不如一代才该哭吧!

郭家祖父乐滋滋地回道:“那是自然,我一就是个大老粗,肚里能有多少墨水?儿孙个个都比我强才好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