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是秦始皇了,哪一个并不清楚这段历史的人不是倒抽一口冷气。这有人竟然如此的胆大包天吗?
对啊,确实如此。
【一不小心扯远了,司马家如何杀皇帝这个事,有机会再说。九品中正制造就的局面是寒门与名门望族之间隔着一条天堑。周访与荀崧从无交情,周访出身吴地寒门,而荀崧出自颍川荀氏,突然之间周访收到荀崧送来的书信,愿意和周访结为兄弟,周访岂有不同意的道理?】
【周访当下派遣长子周抚率领精兵三千,和石览的五百骑一起火速支援荀崧。围城的杜曾一听石览和周抚两支军队前来,他还敢围困荀崧吗?再不跑下来被围困的人成他自己了。如此,荀崧得救。若非荀灌奋身而出,有勇有谋,荀灌能请来救兵吗?荀崧又如何能得救?为此,《晋书》中列传里,有荀灌之名。当然,后世人对于荀灌的故事都加以改编和演义,对她的年纪和一些相关内容都加以延伸。然,荀灌之勇气和精神为世人所赞许,这才是她存在的意义。】
【可惜,荀灌的故事只有这一则。原本这样一个精神可嘉又有勇有谋的人该借此机会,自此执掌兵马,前途一片光明,在史书上留下她更多的痕迹,但史书中却只有这一记。她用自己的能力向世人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于生死存亡之际,最是看透人性的时候,荀灌临危自请,不畏艰险而突围求援,那不比一城内的男人们更可歌可泣?就凭这一件事,荀灌就敢在天下男人面前道一声,你们敢看不起女人。】
无数女人点头,点头,很是以为然。谁说女子不如男?事实上女子相当的如男子。
【蔡东潘先生在《两晋演义》中这样称赞荀灌的:“以十三龄之弱女,独能奋身而出,突围求援,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乘中,得未曾有。”这是对荀灌最大的肯定。】
确实,这样的小姑娘,实在难得。
小小年纪的荀灌未曾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竟然能够青史留名,不禁笑得露出一口白牙。想起天下乱相已起,嗯,更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女子,断不能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等着别人来救。她不仅不需要别人来救她,她还会在危难之时救亲人,救百姓。
想到这里,荀灌再一次拿起一旁的弓箭,继续练习。
她自知,想做到天幕所说的那个有勇有谋的荀灌,并非她一动不动就能做到。她须勤习武艺,把一身本事练得更好,如此,她才有可能在任何危急的情况下做到自救,救人。
“嗖”的一声,荀灌箭已离弦,正中靶心,这回荀灌更是笑得露出一口白牙。
【既然都说了荀灌,那就再说说另一个同样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物,也就是于大雪中说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东晋才女谢道韫。】一个接一个的,沈悠都不待喘口气儿的?
可这西晋再到东晋,跨度挺大?
不,你要是了解西晋的时间你就不觉得大了。
司马家,真真是挺恶心的,恶心坏了!
【谢道韫是才女,
这是人尽皆知,
道她巾帼不让须眉,那是因为在跟她的丈夫王凝之身为朝廷命官,不明局势,反而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求神拜佛保平安,谢道韫比他这个朝廷命官称职得多。东晋占据半壁江山,终此一生都没能夺回十六国那半壁江山,反倒被各方兵起打得他们抱头鼠蹿,那时候的天下如同炼狱,谁又能真正安生?】
这一回沈悠透露的信息好多,内容也让人惊心不矣。
后世之人却知道,沈悠所言不虚,五胡乱华,晋朝时的人命还不如蝼蚁。
【谢道韫,字令姜,又名韬元。生卒年不详,安西将军谢奕的长女,宰相谢安的侄女,东晋有名的女诗人,毕竟年少时就吟出那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得到叔父谢安的赞赏,后世也因为这一句称女子文学才能为“咏絮才”。由此可见谢道韫之才。只是无论谢道韫多有才,最终也逃不过政治的联姻。之前说过,魏晋时代,谢氏与王氏是两大望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谢安虽为谢道韫的婚事操碎了心,在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中物色侄女婿,原本他看中的是王羲之的五子王徽之,却听说此人不拘小节,于是改了初衷,将谢道韫许配给王羲之次子王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