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7 章 出击(2 / 2)

朱标等的正是朱元璋此话,赶紧去办。

【一切安内的措施都准备了,也该说道说道刘彻对外的政策了。国库丰盈,粮食充足,兵强马壮,别说刘彻,饶是大汉上下谁人不思反击匈奴。多少年的屈辱和亲,并不能为大汉带来真正的太平,反而让大汉一回一回的送出和亲女子,金银财宝,却只是不断助长匈奴气焰。可以说,终汉武帝刘彻一生,他都以“灭胡”-消除匈奴对大汉的威胁为目标。】

【为此,刘彻在建元年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啊,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一生曾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域诸国沟通往来之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自张骞以后,中原与西域关系密切,往来不断,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所作出的贡献,为世人称道。】

刘彻已经多年没有听到任何关于张骞的消息了,突然听到沈悠提及,刘彻不可置信的问:“张骞,你们听到是张骞的名字对不对?”

“是陛下。”一旁的内侍连连附和,证明刘彻并没有听错,张骞,自去往西域以来,没有任何消息的人,后世对他颇是赞许。

证明什么?证明张骞活着,他不仅活着,甚至可能完成刘彻对他的期盼。想到这一点,刘彻喜不自胜,连声赞着好,好!

于秦始皇而言,西域一词是陌生的,匈奴所在之地另有其他民族?他们的存在对于大秦来说是意外的。

秦始皇已然从沈悠的嘴里知道,大秦之外有很多人,大秦倘若想要继续对外征战,以战养民,并非不可。

匈奴,虽然大秦打得过匈奴,可是秦始皇不想看看大秦之外的世界如何?

不,秦始皇很想。西域之地,该找几l个人去看看,如果能够有所得,再继续考虑其他。

【那时的汉武帝刘彻并不知道此举会对后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此时他让张骞出使西域,只为试图与迁徙到西域的匈奴世仇大月氏结成军事同盟。但张骞在途中被匈奴扣押,逃脱后亦未能说服大月氏联合汉朝,因此与大月氏结盟“灭胡”的计划没有实现。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上,对刘彻来说,能够联合他国一道对付匈奴,能让大汉少些压力。此计不成,并不代表刘彻便什么都不做。】

【汉武帝建元六年,匈奴又派人来汉朝要求和亲,朝中分为大行令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和御史大夫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经过一番争论,刘彻采纳了主和派的主张,准备再对匈奴

() 韬光养晦一段时间。两年后到了元光二年,

王恢向刘彻提出了马邑之谋,

试图利诱匈奴军臣单于入境,在马邑谷中设伏灭之。刘彻批准,但该计划因行动不周而没有成功。】

【说起马邑之谋,是在元光二年六月,汉武帝听从大臣王恢建议,让马邑人聂壹与匈奴交往,诱引匈奴进攻马邑。匈奴军臣单于贪马邑财物,以十万骑入武州塞。同时,刘彻以韩安国为护军将军,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等为将军,率二十余万大军分别埋伏于马邑附近。】

【计划是好的,可惜,为大汉,一介富商聂壹不畏生死为饵,只为助大汉诛灭匈奴的主力,逆转大汉与匈奴的处境,最终以失败告终。匈奴军臣单于进军至距马邑百余里处时,发现牲畜遍野而无人放牧,顿生疑心,旋俘获汉巡边之雁门尉史,得知大汉在马邑附近埋伏重兵,遂引兵撒退。汉兵追之不及,罢兵。将军王恢以闻匈奴兵多不敢出击而被诛。】

【主战的将军以闻匈奴兵多而不敢出击,由此可见彼时的匈奴在大汉朝上下是怎么样的存在。避和多年的大汉,自上到下都需要有一场战事向他们昭告,匈奴并非不可战胜的。马邑之谋,是让汉武帝得以越发清晰的看到,大汉将士存在的问题。】

汉武帝刘彻听着沈悠说起马邑之谋,已然忍不住皱起眉头,好好的计划,竟然毁在大汉自己人手里。

大汉的官员将他们所有的计划都告诉了匈奴,大汉的将军看到匈奴主力不敢出战,以至于眼睁睁看着匈奴离去,他们一番筹谋一无所得,如何不让刘彻恼怒。

【马邑之谋后,匈奴意识到大汉的态度,此后匈奴断绝了与汉朝的和亲,更加频繁入侵汉朝边塞,但却因贪图汉朝财物,关市还在继续维持。对于匈奴来说,大汉有太多他们匈奴没有的东西,盐、铁、粮、锦缎等等。他们为什么一再进犯大汉,不正是因为大汉可以让他们缓解内部矛盾,又能够让他们满足私利?】

【利益,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是真正能够激励人的东西。匈奴是得利了,可是大汉因此损失惨重。主父偃、严安等刘彻近臣提议恢复与匈奴和亲,以换取国家的稳定。可是,刘彻能答应吗?大汉向匈奴求和多少年了,匈奴给过大汉真正的边境安宁吗?】

【匈奴是没有将大汉赶尽杀绝不假,难道他们不是存了将人放一放,养一养再劫一回的心思?匈奴并非不想对大汉动手,无非是打不进来而已。大汉向匈奴求和,谁敢说匈奴不会再提出其他过分的要求。况且,刘彻既然已经决定要出击匈奴,断然没有碰上一点难处便改主意的道理。朝令夕改,天下岂知他堂堂大汉天子究竟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