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汉朝的历代皇帝来说,无论是作为子孙亦或者是先祖的一个个,但闻刘彻任用能将为大汉争回一口气,打得匈奴节节败退,必须都是引以为傲的。
【三大战役剩下最后一战了,漠北之战。匈奴势力接连遭到重创,汉军已完全占据这场旷日持久反击战争的主动权。然而匈奴不甘心失败,仍继续从事南下袭扰的活动。毕竟多年以来他们尝到了袭扰大汉百姓的甜头,无论如何也断不能就此放弃好处,更别说大汉占了他们那么多地盘,须得想办法抢回来才成。于是匈奴单于采纳汉降将赵信的建议,准备引诱汉军主力至沙漠以北地区,寻机加以歼灭。】
【对汉武帝来说,打了两场大仗,得了许多地盘,他心中欢喜得意之余,闻匈奴依然蠢蠢欲动,好啊,谁怕他来不成?为了彻底歼灭匈奴主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边患问题,针对匈奴认为汉军不敢入沙漠的心理,刘彻将计就计,在经过充分准备后,决定对匈奴采取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且因势利导,乘敌不备,确定了集中兵力、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的具体作战方针。】
【漠北一战,无论是匈奴伊稚斜单于或者西汉汉武帝刘彻,皆毕其功于一役。两方对决,不仅于将帅上,何尝不是君主的对决。匈奴单于要诱敌,刘彻要顺势灭敌。沙漠之地,哪怕是现在科技发达的我们,也并不敢轻易尝试,由此可见当年做下决定的刘彻是怎么样的艰难,纵然再难,刘彻依然果断决定,咱们的汉武帝刘猪猪,心志之坚定,亦为帝王中难得的一位。】
刘彻一顿,匈奴不安分吗?没有关系,他总会想方设法把他们打到安分的。
相比之下对于沈悠的夸赞,刘彻只以为寻常,为帝王者,若遇上点难事便轻言放弃,能做成什么事?
难,遇难更该上,目标明确即可。
【明确目标,知匈奴所图的汉武帝集中了精锐骑兵十万人,组成两个大的战略集团,分别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统率。另以步兵几十万,马匹十余万配合骑兵主力的行动。卫青、霍去病受命,各率精兵五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沿东西两路北进,决心在漠北与匈奴进行会战。不得不说,在当时的情况下,敢孤军深入的卫青和霍去病,不愧能让后世赞之为“帝国双璧”。】
【匈奴单于闻报汉兵将至,采纳赵信建议,将部众、牲畜、辎重转移到更远的
() 北方,“以精兵待于幕北”。卫青出塞后,得知匈奴单于的战略意图,即率主力直扑单于所在,横渡大沙漠,北进几百公里,寻歼单于本部。同时命令李广、赵食其率所部从东面迂回策应。李广,李广难封,多少人提起李广心情复杂的。可是,每每到重要关头都迷路的主儿,怎么能怪刘彻不给他封侯呢?】
突然被提到的李广猛地抬起头,如何也是没有想到会有自己被提到的时候。然而内容不太让人舒服,什么李广难封,刘彻不给他封侯,李广能服吗?必须不服!
可不服他又能如何?
【卫青部主力不久与匈奴单于相遭遇。卫青下令用武刚车环绕为营,以防匈奴军的袭击,接着便指挥五千精骑向单于军发起猛攻,匈奴单于即遣一万骑应战。双方鏖战至黄昏,大风骤起,飞沙扑面,两军难辨彼此。卫青乘势分轻骑从左右迂回包抄。匈奴单于见汉军人多势众,自知无法取胜,遂带数百精骑突围,向西北逃遁。匈奴单于想跑,卫青反应灵敏的派轻骑连夜追击,自率主力随后跟进。此战虽未能擒服单于,但一举歼俘匈奴军近两万人,挺进到寘颜山-即今蒙古杭爱山南端的赵信城,尽烧其城和匈奴积粟而还。】
【同时另一个方向,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和右北平,北进千余公里,渡过大漠,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尽歼其精锐,俘获屯头王、韩王以下七万余人。左贤王及其将领弃军逃逸,霍去病乘胜追杀,直抵狼居胥山-即今蒙古乌兰巴托东。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即今蒙古国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封狼居胥第一人,从此华夏的将军们有了一致认可的最高荣耀,人人都以霍去病为目标,开创此先例的霍去病呢,多少人的偶像。】
汉武帝时期的人们都震惊了,封狼居胥第一人,从此华夏的将军们都视霍去病此举为偶像,哪怕先前沈悠不是没有提到过,也不是没有道出封狼居胥四个字,此刻简略道出霍去病的功绩,依然让他们震惊。
原来他们真的可以战胜匈奴吗?
曾经他们被匈奴打得只能忍辱求和,不敢和他们对抗,饶是如今的刘彻坚定要出击匈奴,打了一回又一回的胜仗,他们总也担心万一不慎,形势倒转,麻烦大了。
现在沈悠肯定的告诉他们,他们能够打赢,匈奴算什么?他们大汉的军队能打到他们老家,打得匈奴丢盔卸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