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2 / 2)

帝姬受了封赏,还得去谢恩,之所以拖了两日,是因为她得先谢官家的真身——玉清元始天尊。在一些她这几年的道教学习中勉强能搞懂,以及一些搞也搞不懂的仪式之后,转过天,再去宫中谢恩。

几个孩子跟着她修道的事她也得跟宫中报备一下,不过问题应该不大。朝中现在经过了一场惊涛骇浪,所有人都有点惊弓之鸟,尤其是太子和郓王,不知道官家还开不开大,怎么开大,那个被发配出京的小公主带上几个孩子一起去流浪,实在不是他们关心的事。

她就这么平平静静地坐在车里,依旧是女童陪着,但不同的是,车外除了卫士外,还有那三个小娃子。

他们也要习惯一下跟着公主的节奏生活,并且力所能及做点事。考虑到他们虽然谁也没束发,但个头已经很超标,每个人骑了一匹气派的骡子,也跟在帝姬的车子旁。

“快立秋了!”一个孩子嚷了一句。

她在车内就问,“怎么突然想起这个?”

女童悄悄掀起一点帘子往外看一看,了然地一笑,“帝姬,满大街卖楸叶呢。”

汴京城似乎时时都在过节。

二郎神的生辰过完就是七夕,七夕过完又有中元节,一个不小心立了秋,街上的妇人和稚童就要买了楸树叶子来,剪裁成各种样式戴在头上,说是很吉祥,能保小儿不生疮。

“楸叶黄了吗?”她想了一会儿,小心地问。

“还不曾,”车外的孩子接了话,“绿油油一片顶在头上,可好看啦!”

他刚说完这句,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嘈杂。

车夫的鞭子在半空中打了个响,马蹄也跟着加快了步子。

“去问问,”她说,“出了什么事?”

女童靠着车门,问了两句后转过头,“回帝姬,只是个河北蛮子罢了,不知怎的被放进城,正同路边的人聒噪呢。”

河北已经不剩许多人了,但这事儿汴京城里没多少人知道。

这座城池这样繁华富丽,哪怕是一个守城门的小吏也很有荣誉感,不愿意那些饥渴困顿,落魄邋遢的人脏了这城的地,也不愿他们的哭泣与哀鸣落进城中百姓的耳中。

所以李二是如何连蒙带唬,将一家老小送进城的,这算是个奇迹。再考虑到那么多燕云的百姓,十家也未必有一家能活着渡河,来到大宋的皇城之下,这份运气就更加值得庆祝了。

只是进城以后,他的运气似乎暂时用完了。

他的钱财想买下一个小院是不够的,但他不知道,他竟昏头涨脑受了中人的骗,将自己所剩不多的钱帛都送了出去,住了还不到三个月,就被人打了出

() 来!那时他才知道他签的文书是有诈的!

他只是要讨一个公道而已!那个中人明明是住在这一条街上!

有无数拳头落在他身上,砸进肉里,他的记忆就不由自主开始混乱起来,像是想起了不久以前,或是很久以前,他一家还像个人似的生活。

河北的土地那样肥沃,物产那样丰饶,那真是个好地方,他混沌地想,他真是不该逃离故乡的。

可那里已经没有人了。

拳头忽而停了,有人在说些什么,说完之后,立刻有几只手将他拉了起来,还有人亲亲热热地在他身上拍拍打打。

他的眼前一阵似一阵地黑,可这个机灵的汉子有种出色的直觉,他觉得,他的好运来了。

果然在他两耳嗡嗡的轰鸣声散去后,他听到一个女童在说:

“朝真帝姬说,燕云归附之百姓,亦是大宋百姓,不可欺了他去。”

那一群泼皮诺诺地应了,忽然又有人塞给他一个小小的,坚硬的东西。

“这点钱你拿着,”小姑娘又说,“帝姬说了,你若寻不到个出路,便去光禄大夫赵公府上,他家在龙津桥往北,你只要告诉他帝姬救了你,他自然替你寻个活做。”

李二握在手里,气也喘不匀,声也不敢出,只是利落地跪在地上,磕了个头。

“若有来日,”他说,“小人必结草衔环,报答帝姬的恩德。”

他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帝姬的车驾已经走远了,只留下周围的议论纷纷。

他们都在说那位帝姬出生时的异象,早慧的言行,以及被昭告天下的神仙血统。

——那应该是一位吸风饮露,不染俗尘,仙人一般的帝姬,他们如此确信。

仙人一般的帝姬坐在车里,听着车外三个河北来的小男孩叽叽喳喳。

帝姬替河北人出头!好开心!好解气呀!可惜不能上去打那几个泼皮一顿!等他们长大的!

车里很安静,两个女童坐得端端正正的,中间的帝姬坐得更端正了。

过了一会儿,她觉得已经心理建设完毕,终于可以向下车给钱的那个女童开口了:

“你给了他多少钱,且先记着,”她臊眉耷眼地说,“等我拿到钱了,我必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