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 伴读101(1 / 2)

皇帝选拔师傅和伴读的消息传播开来,大臣们和世家都沸腾了。

这可不是简单的选拔,后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但凡你在皇帝面前留了名字,只要你能力不拉垮,这辈子你就等着飞黄腾达吧。每个当官的人都想在皇帝面前留下印象,然而实际上,很多官吏一辈子说不定都没见过皇帝的面。

现在皇帝年幼,有着幼时的情谊,将来等皇帝亲政,基本上就是“平流进取,坐至三公”。再不济,将来若犯了错,看着以往的情分还能留个命在。

谁不心动?反正雒阳的世家们都狠狠心动了。

这事对于邓绥和刘隆而言,就是为自己拉拢盟友。多一个人成为皇帝的近侍,那么就多一个对皇帝忠心的家族。

皇帝年幼,现在利益与皇太后一体。至于将来皇帝元服后,刘隆会不会被这些人拉拢走,邓绥完全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

她对刘隆颇有信心。六岁就知道“千金买骨”的人,怎么会受人控制?这些家族反而要担心隆儿利用他们哩。

邓绥常读《汉书》,对老刘家的薄情和过河拆桥深有感触。不知道隆儿会不会遗传到老刘家的这些秉性,邓绥心道。

“家世固然重要,但人品不行不能选。”刘隆对母后提了伴读的要求,道:“南匈奴单于檀的儿子过来当侍子,那就过来当伴读嘛。”

邓绥一面听,一面思索道:“可。既然这样,圣上周围的守卫就要增加了。”

刘隆点头道:“但凭母后吩咐。”

邓绥做主选了六位老成持重的宿臣大儒为帝师。但选伴读一事,邓绥咨询了刘隆的意见。

知道刘隆的要求后,邓绥开始频繁召见宗亲、诸侯以及世家子弟。同时,雒阳城中的“神童”和“孝子顺孙”如雨后春笋一样涌向出来。

席卷雒阳城的“伴读101选拔赛”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才最终确定了名单。而邓绥对凉州官吏的调整在选伴读这件事的衬托下黯然失色,以至于没有多朝臣关注或者说关心。

王符干了一个月郎中后,被邓绥认可,诏为谒者,派去凉州寻访民间疾苦,抑制豪右,以及监察地方官吏是否守法。

邓绥又调郎中虞诩担任武都郡下辨县县令。虞诩在是否放弃凉州的朝廷争论上,与大将军邓骘针锋相对,因而屡次受到邓氏一系的中伤,一直没有得到升迁。

虞诩对于皇太后的诏令欣然领命。他慷慨有志气,看见国家被外夷凌欺,早就想出去做一番事业,如今终于得偿所愿。

美中不足的是,庞参竟然被调任为汉阳太守。庞参就是当初在邓骘背后鼓动邓骘放弃凉州的罪魁祸首,没想到这人竟然被派到凉州的汉阳郡担任太守,真是……冤孽。

虞诩倒要看看这位弃凉派在看到凉州生民煎熬的情形后,会做什么样的决定。说不定会被羌人吓破胆子,更加坚定放弃凉州的想法呢?虞诩是从心里看不上这些目光短浅的人。

王符、

虞诩和庞参三人几乎同时任命,且人都在雒阳,但他们是分别前往凉州。

王符是主监察的官吏,他不愿意和凉州官员近距离接触,就避开了虞诩和庞参。虞诩和庞参有过节,也没想过一起走。于是,三人各走各的。

除了凉州,邓绥如她所言择选谒者,前往幽州、冀州、益州、扬州、交州、荆州等一代巡境抚民,听夷狄疾苦,去刻薄寡恩之吏。

听到这些人事任命,刘隆十分遗憾他对东汉历史不了解,不知道哪些人曾在历史留名,只能观其后效。做的好升官,做不好黜落。

现在有母后支撑国家,刘隆不用怎么操心,他要操心的是他的功课。如今新添了老师和同学,学习规划都做了调整,不知道效果如何。

不过让刘隆开心的是,母后说了,若是不喜欢哪个老师或者伴读,可以直接替换掉,重新再选。

不过,应该没有人故意惹他不喜吧。

昨日,刘隆拿到他最关心的伴读名单,伴读一共有六人:河间王子刘翼、南单于子兜楼储、真定郭氏郭盛、南阳阴氏阴泰、安定梁氏梁不疑、扶风耿氏耿晔。

江平从蔡伦那里打听过伴读的事情,一看名单,顿时脸上露出忧虑之色:“圣上,他们都比你大,最小的十岁,会不会欺负你啊?”

刘隆听到这里,惊讶地睁大眼睛,道:“朕可是皇上。”

江平指着兜楼储的名字,皱眉道:“还有一个匈奴人,我听说匈奴人杀人如麻,会吃人肉。他老子被汉军打得丢盔弃甲,这儿子要是想为老子报仇怎么办?”

刘隆笑江平是杞人忧天:“他现在是质子,四周都是咱们的人,兜楼储一定老老实实的。不过,不知道他汉话说得怎么样?”

江平想了半天,还是不放心让一个匈奴人离皇帝这么近,遂道:“尚方令那边有许多勇武的寺人,我请尚方令调过来几个。”

刘隆道:“如今宫里的事务都是大长秋管,你想要就得去找大长秋。”如今宫中无后,邓绥忙于朝政,这宫中的上上下下都是大长秋郑众在管理。

“在其位,谋其政。”刘隆又补充了句。江平点头应下,立马起身去找郑众。郑众听了江平的来意,将早选拔好的寺人送来。

江平走后,刘隆翻看名单后面的详单,每张都详细记录伴读的家庭情况。

河间王子刘翼,是汉章帝的孙子,他父亲和先帝是兄弟,刘隆要喊刘翼堂兄。听说刘翼美姿仪又好学,所以母后选他当自己的伴读。

郭盛,出自“樊郭阴马”的郭氏,郭氏这些年远离权势,但姻亲遍布,在朝堂之上还有一定的影响力。郭盛的母亲出自樊氏。

阴泰,出自“樊郭阴马”的阴氏,母亲是皇太后的妹妹邓容。

梁不疑,出自安定梁氏,开国元勋,祖父与先帝的母亲是兄妹,父亲是梁商。

耿晔,出自扶风耿氏,开国元勋,扶风耿氏,世出武将。耿晔的族伯就是辽东太守耿夔。耿夔今年在追击南匈奴时,由于没有追击到低

,被贬为云中太守。

刘隆的伴读除了兜楼储和刘翼外,其他人都是东汉的勋贵,宗族子弟姻亲故旧遍布朝堂。

看完详单,刘隆长舒一口气,未来任重而道远。有人曾说,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是贵族政治,而这种情况的发端在东汉。

西汉时,开国君臣皆是布衣将相。到了东汉,开国君臣变成世家豪族。东汉灭亡,这些豪族纷纷形成割据势力,角逐天下。

魏晋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将选官与门第结合起来,世家大族子弟平流进取,三十岁就可以坐到宰相。

隋文帝开设科举,让寒门看到了曙光,唐太宗和武则天进一步完善科举抑制世家。到了宋朝,那些世家大族在政治上终于再也看不到了踪影,科举成为读书人入仕的正途。

刘隆将名单放下,往后一倒,这开局太难了。世家大族是东汉得以建立的重要原因,也是东汉灭亡的重要原因。

刘隆是在新时代长大的好青年,他与生活在大汉土地上的百姓深深共情,注定了与那些世家大族走不到一起。

开局太难了!

刘隆睡觉之前忧心忡忡,睡醒之后想开了。历史大势浩浩汤汤,他能做一点就是一点。或许作为皇帝能做的这一点,对当时的百姓而言却是极为巨大的改变。

抱着这样的心态,刘隆来到学堂。刚踏进宫殿,他就看见门口的六个少年。六人分作四堆,独自一人的胡人少年、美貌少年、以及两两一起的另外四人。

这六人见到刘隆前来,纷纷上前拜见,又一一报了名字。

刘隆颔首,道:“进去吧。”这六人簇拥着刘隆进了宫殿。

伴读的年龄多在十到十三岁之间,年龄比刘隆大,个头也都高上刘隆许多,尤其是兜楼储和耿晔。

刘隆坐在前排最中间,左右分别是刘翼和阴泰。兜楼储自动走到后排靠墙的位置,从里往外依次是耿晔和郭盛。

才坐定没多久,马融就过来上课了。邓绥为刘隆选了六位师傅,但这里面的五位都不是正课的师傅,每人每隔五天上一次课,讲的类似于专题课。

剩下的那位师傅是学识渊博的窦章,他和马融许慎一样负责给陛下讲解五经。

马融出自扶风马氏,是伏波将军马援的从孙。窦章出自扶风窦氏,与章帝的窦皇后是同族。

马融扫了一眼下面的学员,顿时感到头疼起来。

皇太后突发奇想要为圣上找伴读。他家族的人闻讯推了几个孩子出来,让他找圣上说情,甚至还给他下了死命令,说至少得选上一个。

马融当场就拒绝了,明确告知这些人马家有他当圣上师傅,陛下根本不会再考虑马家的孩子当伴读。

族人不信,上蹿下跳一个月,结果什么也没捞着。马融熟读经史,一看皇太后这架势就知道她在拉拢朝臣权贵。邓氏回乡守孝,皇太后得力的臂膀暂时少了一个,不得不考虑拉拢其他人。

伴读的资质不是首先考虑的,放在首位的是家世。果然不出

他所料,这伴读的人选除了宗亲和外夷,其他人选背后几乎都代表着两三重势力。

先不提学生背后复杂的势力,只说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就让马融头疼不已,尤其是那个连汉话都说不全的兜楼储。

马融先根据刘隆的进度,把课讲了。讲完,他发了一张试卷,考查学生的知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