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三章合一(2 / 2)

大国崛起1980 大江流 17494 字 11个月前

穆传志就是做技术的,是个实诚人,皱着眉头说:“那自然是分床,你想,分床就相当于减小炉膛面积,越小变量越少,更好调整,不过没必要,真没必要。”

他又劝了劝。

赵光群若有所思,给他倒了杯酒,碰了一杯,说了声谢谢,穆传志还怕他想不开,边喝还边再劝了一句:“先进的不一定好用,合适最重要。”

显然对分床启动一点都不看好。

居然说的差这么多?

王爱山他们也坐不住了,赵光群这边一问完,王爱山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跟两位技术员聊了起来,穆传志和庞海人都不错,简直是有问必答。无论合不合作,他们都愿意交这样的朋友,所以饭吃的很是不错,很是热闹。

唯有赵光群紧皱着眉头,一直没夹菜。

刘福生就劝他:“许如意给你出的主意是分床启动吧,这技术省里锅炉厂的老技术员都觉得不行,她能行吗?我劝你啊,就是北河厂吧。”

按理说应该如此。

但穆传志这样的解释赵光群听得太多了——

这么多年,他们也不是没找人修过,都是这么说的,时间长了他也会发现,燃烧不均匀,燃烧效率低,结焦,煤渣多等等问题

() 都可以用这些理由解释,可能这是真的,但也真是万能话,让人听了就感觉不到解决的希望。

而许如意太自信了,她可没说什么一堆原因,只是说这个法子行。而且她还敢说你不懂让技术员来,她全程都可以指导。

外加上锅炉报上的文章,如今这篇文章的反响热烈程度,让赵光群有种不太敢相信却又不知道怎么就觉得是真的的直觉:许如意的更好。

不过他谨慎,只是跟刘福生说我想想。

就这时,旁边的庞海大概听见了刘福生的话,问了句:“刘厂长,你们跟燎原厂的许如意认识?”

赵光群看向了他,“你知道她?”

“那当然。”庞海很佩服地说,“她那篇蛇形管焊接工艺的文章,我读了好几遍,解决了我们厂蛇形管焊接的难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见见。”

原来北河厂也对许如意这么推崇啊,赵光群好像想通了一些事情,“那肯定有机会的。”

等着吃完饭,都已经八点了,赵光群就在门口分开,各自坐公交车回家去了。

赵光群家里离得不远,他没坐车,而是溜达了一会儿L,等着到家的时候,孩子在做作业,老婆在织毛衣,一见他回来,老婆就问他:“不说走个过场吗?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赵光群一边把沾了酒味的衣服换了,还洗了洗脸漱了口,这才进屋喝了一口老婆早就倒好的茶,“跟想的不一样。”

他老婆就是硫酸厂的职工,对本厂的事儿L很清楚:“这是被说动了?你想跟燎原厂合作?”

赵光群没应下,说的是:“我明早去一趟老山将刀厂,张清江邀请我好几次,我都没去,我该去看看。”

事情都有序分配下去,许如意这几天就待在厂里哪里也没去,主要干两件事,一件就是回信,这里面不止有寄给市局的,还有寄给大成螺丝厂的,还有寄给燎原厂的。

表扬的信件许如意都没回复,提建议的如果有用,许如意会回复告诉他自己吸取了哪些新想法,最多的是求助的。

大概是因为她的文章写的是焊接,姜红的跟踪报道又提到了热处理中的氢脆,所以求助主要是这两方面。

有难题,譬如辽远锅炉厂的技术科科长韦力就跟她探讨了一下《大型锅炉异种金属的焊接缺陷问题》,他显然对此颇有研究,写的非常详细,毫无保留。

许如意也很感动,将自己知道的东西,能够拿出来使用的,写信告诉了他。

但更多的都不算难题。

为此许如意还专门看了看来信的地址,发现这些多是县级的厂子,甚至还有村办厂。

用东山省大王村村长兼风扇厂厂长王凯旋的话说:“我们村是属于先动起来的第一批人,大家开始的时候,一起烧砖卖钱,后来我们有点钱,就买了这条风扇生产线,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对扇叶的焊接总是有裂纹,拍摄了图片,请问许专家,能不能帮我看看是什么问题。”

这种来信,许如意回答得就格外

的仔细,甚至将不曾出现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也都尽量写上,最后的时候,她总会写这么一句:“如有不懂,还可以再来信。()”

另一件事则就是设计她要参加秋交会的产品,这个产品主要符合两点,燎原厂的现有水平能够生产,而且同行之间没有竞争者。

对于别人来说,这就有点难,毕竟这些年,大家能想到的东西都生产的差不多了,可对许如意来说,这个挺简单。

因为她知道现在的国外是什么样子,他们过的是什么生活,需要什么东西。

她设计的东西很简单,也很好做,露营车。

这个东西是基于燎原厂生产手推独轮车的基础上来的,很多原材料,譬如钢材轮胎,除了型号不一样,几乎和手推车没啥区别。

当然也有需要添加的地方,譬如轮胎上的刹车设计,能够360度旋转的轴承,锻造厂都有,就是长相差点,看着粗糙点,不过露营的东西走粗犷路线也是有的,不打紧,而螺丝螺母直接用大成厂的就可以,这些都不是问题。

唯一需要找货源的就是车身上的帆布,许如意不知道现在能不能生产,如果不能的话,换成雨布也是可以的,所以并不担心。

而且最重要的是,露营车是外国人现在没想到但绝对需要,夏国人不能理解的东西,压根没有竞争对手。

这会儿L也没电脑可以设计出来让人看看,许如意想了半天,干脆买了一盒孩子们用的水彩笔,画了一个出来,准备第二天拿给张维瞧。

她画画,许吉祥和许为民就在旁边看书,等她画完了,许吉祥的小脑袋也伸过来了,对着上面黑色架子绿色车身的小车子皱起了眉头:“姐,你画的是什么呀?→()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像是个可以拉的车子,可是为什么用布料,感觉挺不结实的,没人会买的。”

许如意就跟她解释:“这叫露营车,国外的人喜欢去野地上吃饭,他们会搭上帐篷,拉上天幕,支起桌子,露营车就是来拉这些东西的。”

这么一说,许为民都迷惑了:“去田里吃饭这么麻烦干什么?”

“有空在家里待着多舒服,野地里春天风大,夏天秋天有蚊虫,冬天冻死了,有什么好去的。”

“他们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东西?”

这是许如意没有预料过的问题,她想过要解释一下这东西干什么用的,怎么用,但忘了,现在是1980年的夏国,我们距离发达世界实在是太远了。

对方家家户户汽车别墅,而我们连自行车还要凭票购买。

刚刚吃饱肚子的夏国人,怎么可能理解有地方可以不用种粮食,而是要专门花费大量的水养成草地,有人不在家里好好吃饭,而是开车跑到郊外享受这份野趣呢。

许如意眼睛忍不住酸涩,不仅仅是因为现在的日子现在过的苦,还因为她从来没有那么具象的感受到,我们这四十年有多努力,才追上了他们的脚步。

许吉祥说:“姐,我觉得还是独轮车好,虽然没这个好看,可是什

() 么东西都能运,你还是改改吧,要我的话,我不会买的。”

许如意点点头:“我得改改。”

她得改改讲述的内容。

许如意那天说的信誓旦旦,张维觉得以许如意的速度,不出两天,就得来找她,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十天,许如意没音了。

张维都忍不住跟武大成嘀咕:“看样子这事儿L是太难了,连许如意都搞不定,都不敢来见我了。咱们啊,今年还是别抱希望了。”

武大成也挺失望的,外汇太重要了,可他们真的贡献太少了。

他忍不住出了个主意:“不行到时候也让许如意去,当工作人员,对她也有好处,提前见识一下,明年就有准备了。另外,她主意多,说不定能帮我们多卖点。”

他现在对许如意不似以往,有那么大意见了,一来事实证明,许如意真有本事,二来前两天他在省厅工作的姐夫告诉他:“陆厅长对你印象不错,说你对工作细致认真,掌握得很详细。”

这可是好消息,武大成还得谢谢许如意给他这个机会。

张维想想也是:“明天刀厂的锅炉验收,请了咱们去,我去堵她,征求一下她的意见。真是,搞不定就不来了?”

武大成忍不住看,张维的口气亲昵,对许如意的印象可是真不赖。

老山将刀厂锅炉改造,是燎原厂第一个落地的锅炉改造项目,尤其是赵光群王爱山他们,一直在等着老山将的改造效果,邬汇雍就跟许如意商量大办一下。

许如意自然没意见,只是没想到,这个大办,真太热闹了。

这天早上,她和燎原厂的人从公交车上一下来,就瞧见老山将刀厂门口拉了巨大的红色条幅,上面夹着用打印纸写着黑色的毛笔字——祝贺老山将刀厂沸腾炉改造顺利成功!

落款就是燎原厂。

而且厂门口,还摆了不少的盆栽月季,都是红色的,如今正在盛放,陪着条幅看起来喜庆又热闹。

他们愣着的时候,后面苏国强他们已经到了,苏国强直接呦呵了一声:“这二号比一号规模大啊。看样子你这改的比我们成功!”

这个一号合同和二号合同的段子,如今小圈子里大家都知道,如今提起来倒好像是节节高升的样子。

外加上后面那句话,别说燎原厂,老山将的人也高兴的不了。

张清江忍不住对苏国强说:“老苏,咱俩认识这么多年,这是你说话最好听的一次。”

苏国强哼了一声,“我是有什么说什么,不对的我肯定骂,这好的,我自然也要表扬。”

张清江冲他直接竖大拇指:“老哥,谢谢你,同志们,请进吧。”

许如意自然也跟着进去,这才发现,熊广涛他们早就来了,这会儿L她可是大红人,远不似过去,没人认识她,一进去,立时有人不停地跟她打招呼。

老山将厂的朋友自然不止有这群机械厂,还有供销社什么的,都看着许如意小声议论:“这就是那位许厂长,真年

轻,这也太厉害了吧。”

这都不算什么,让许如意没想到的是,一位供销社的大姐,居然直接拉着她问:“有十八了吧,有对象了吗?”

许如意落荒而逃,赶紧跑到门口等张维去了。

张维在车上还念叨许如意来了没,结果一下车就看见她了,笑着说:“你可真不经念叨。”

这一听就是张维想到她了,许如意就说:“您这是想到我什么了?”

张维也不客气:“广交会的产品呢,你说要给我的。”

许如意其实已经准备好了,就准备等会儿L没事了跟张维聊聊这事儿L,这会儿L进去是不可能了,那位大姐实在是太热心,许如意干脆在这里说:“准备好了,您要看看吗?”

张维都放弃了,居然还真有?

她可忍不住,直接说:“拿来我瞧瞧!”

这会儿L还有不少人没来呢,两人直接在办公楼前的凉亭里坐下了,许如意就拿出了一张画稿,还有一张照片,她先把那个水彩笔画的画稿递给了张维,“这个东西叫做露营车,是国外的人去野餐的时候在拉东西用的。”

“我知道,您肯定有许多疑问,我给您慢慢解释,什么叫露营。”

许如意再把这些天好不容易收集到的照片递给了张维,那是一张已经发黄的老照片了,黑白照,上面是两个年轻人坐在野地里,后面是一个大大的帐篷,他们正在迎着风笑。

张维皱眉看着照片,仔细分辨着画面中的内容,可还是没觉得有什么问题:“这是什么?”

“这是1937年两个美国大学生在露营。后面的是帐篷,旁边的露出一角的是他们带的户外炉子和折叠桌。他们约好了在这里住一晚上,享受美好的野外风景。”

许吉祥还是个孩子,许如意说她也没意识到,可张维不一样,她听了后忍不住又低头看向了图片。

“1937年?43年前?”

许如意点点头,“这是我从一位曾经留学过的老爷子那里借来的照片。这是那会儿L的美国人非常正常的休闲项目,时至今日,一直都很流行。”

张维没说话,许如意知道这张照片的震撼性。

就跟她穿越之前,在网站上看到美国八十年代的厨房,比自己用的还要漂亮精致功能齐全时一样震惊。

“你是说他们几十年前就玩这些了?所以你做了这个东西,正好是他们需要的。”

许如意点点头,“对,可以拉着这些露营的帐篷折叠桌走动,方便又节省力气。”

张维就是个土生土长的夏国人,她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广交会,外国人的确穿的更好一些,用的更精致一些,可她想不到的是,他们居然这么先进。

如果许如意不拿这张照片,仅仅给她那张水彩笔画,她是无论如何不会相信的。

可现在……她用了很长时间才消化掉这个新闻的,叹了口气说:“差的可太远了,做出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