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6 章(2 / 2)

场面震撼。

其实对于百姓而言,他们并不一定能搞清楚什么是真正胜利。

他们每次都是一样的欢呼与迎接,有围观热闹的心里,也有对皇权的敬畏,但返京将领们如今却有不一样的心情。

百姓们也不是傻子,察觉到行军的喜意与骄傲后,越来越响亮的呼声也让普天同庆的胜利更增一层喜色。

而康熙回京的第一件事当然是祭告先祖,第二件事才是论功行赏。

真正的论功行赏。

先说臣子们,主将费扬古占了头功,孙思克次之,余下萨布素、马思喀、佟国纲等副将的功劳也不可忽略。

费扬古全名乌拉那拉费扬古,正是四福晋的阿玛,在平定三藩中立了功,在第一次出征有亮眼表现,如今又立下此显赫功劳,被提拔至侍卫内大臣,又封二等伯爵位,也让四阿哥得到一些目光。

……

与上次不同,这一次随军出征的臣子几乎全部获得封赏,从上往下,参战士兵们几乎每一个都得到嘉奖与赏赐,至少也是奉例,国库又狠狠再出一笔。

但这是应该的。

康熙大多时候都很大方,何况涉及兵权,时常打战的他更加不敢忽视这个,在这场战役中死伤的士兵们,也获得名誉与经

() 济上的双重体恤。

大臣过后则是公主阿哥。

对,公主与阿哥。

朝臣们也未成想到过,会有公主参与这类事情的一天,这已经涉及到某些人的神经,但康熙显然不给他们开口的机会,对着固伦荣宪长公主一顿猛夸。

固伦荣宪长公主这个称号已经是公主顶端,升无再升,康熙便将驸马提溜出来,夸赞、升爵、加薪、赏赐,一系列流水。

当然,荣宪长公主获得的绝不止这些殊荣。

首先,噶尔丹在蒙古的势力非常大,荣宪长公主在刺中噶尔丹的那一瞬间,她在蒙古的声望再提一个台阶。

不再止于经济上,还代表着强大,游牧民族有很强的慕强心理,在他们眼中,荣宪长公主已经能和枭雄媲美。

再者,噶尔丹虽然去世,但漠北的战乱并未完全平定,准噶尔贵族残留的势力仍然在,还有策妄阿拉布坦等部落首领对大清虎视眈眈,又有罗刹国不断在边境使坏。

假如放任不管,还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噶尔丹,继续往坏的地方下去,蒙古的铁蹄侵入大清也不无可能。

康熙需要一个在蒙古有真正话语权的大清代表人。

固伦荣宪长公主便是最佳人选。

他还记得塔娜口中的经济制裁与文化融合,也对荣宪有一定的信任,且固伦荣宪长公主作为女人,始终存在局限性。

他也不打算未来让塔娜的儿子子承母业,假如真需要,将来可以考虑让塔娜的某个子嗣入京享荣华富贵。

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康熙正氏赐予荣宪长公主“巾帼公主”称号,并且真正默认其加入大清政治决策。

"分疆别界,各有定制",这是大清一向在国内实行的政策制度,即对应不同民族、按不同地区所确立实施不同的管理,关于西藏表示按照这个。[1]

既然转世灵童都有了,再出一个巾帼公主也不算什么。

也就是说,荣宪长公主有望成为蒙古的真正掌权者。

以往太子党与大阿哥党还会因她的女子身份而忽略,如今光是看见荣宪长公主走入朝廷,他们便知这件事事不简单,想一想未来的蒙古,头都大了。

要知道,荣宪长公主与彦郡王可是一母同胞姐弟。

不对,现在已经没有彦郡王,二阿哥已经晋升为彦亲王了。

其实康熙不打算这个时间点晋封胤祉为亲王,假如没有最后那一箭,他都可以找到借口,但偏偏有。

胤祉明晃晃立了功,假如他不升爵,只赏其他皇子阿哥,尤其是把大阿哥胤禔晋为郡王,这非常不合理。

再者胤祁、胤祝与四阿哥一起晋升为多罗贝勒,他们的功劳其实压下去了,但不压又不行,三个郡王实在太过,只能把他们的一部分功劳算在胤祉头上。

也因此,结果为皇子们的晋封为彦郡王升彦亲王,大贝勒升直郡王,四阿哥、五阿哥、六阿哥由固山贝子升多罗贝勒,七阿哥、八阿哥也被赐封固山贝子。

这次出征的皇子们全都得以升爵或封爵,一个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