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7 章(2 / 2)

现在这样看着糟心,他还是继续闲着吧。

苏景殊到司农寺报道之前就知道里面有他哥的好友,虽然两个哥哥当官没几年,但是已经颇得他们爹好友满天下的真传。

主要是他们家二哥,三哥正经的很,不像二哥看见谁都能凑过去交朋友。

胡大人很好相处,吕大人也很好相处,只要俩人不凑到一起,司农寺就是和和美美的大家庭。

凑到一起就算了,俩人拌起嘴来和吵架没什么区别。

苏景殊时常感觉自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身为和俩人都处得来的二把手,他每天除了干正经活还有调停工作,只领一份俸禄真是亏大了。

怎么说呢,能玩到一起去的都是相似的人,他感觉胡宗愈和吕惠卿过不去不光是因为政见不合,还因为这家伙也想被贬出京。

年轻的时候多去几个地方转转,过个一二十年历练够了再回京城。

虽然他觉得晋升必须要有资历这个规矩很不合理,但是全然不看资历也不行,贤才和庸人能走同样的晋升渠道吗?

他还没有厉害到可以略过资历的程度,所以将他下放到地方很有必要。

苏景殊:……

说句不好听的,怎么那么欠收拾呢?

该忙的已经忙的差不多,衙门里没什么要做的事情,几个人围在火炉边说话,猜测他们吕大人什么时候能从宫里回来。

小小苏大人听的不存在的良心都要冒出来了,回书房扒拉出几个红薯开始转移话题。

同僚们,闲着没事来烤红薯呗。

胡宗愈看到他拿出来的一兜红薯眼睛都亮了,“你小子藏哪儿了?”

“藏在你们找不到的地方。”苏景殊笑着回了一句,按人头一人分一个然后扔进火炉里等待红薯飘香,“不是不让你们吃,而是这东西吃多了烧心。”

胡宗愈眼疾手快抢到一个个头大的,一边护着他的宝贝一边说,“等过两年推广开来市面上有卖的,到时你说什么都没用。”

现在这些番邦来的东西都是稀罕物,除了这小子手里的其他都在皇庄,真真正正的有钱都买不到。

苏景殊摸摸鼻子,假装什么都没听见。

其实他手里也不剩多少,先前留种的时候给官家和家里都

送了点儿,后来他娘觉得这东西太扎眼,索性就全部送去皇庄让专业人才去侍弄,家里只留下一点尝尝味道。

这东西产量高,送去皇庄要不了几年就会推广开来,现在省着吃以后就能敞开吃,这点他们还是能拎得清的。

在登州他想吃什么可以直接去州衙门口的菜地里摘,京城不行,家里的菜地只有一丁点大,他总不能去开封府找包大人说要改造府衙。

前些日子官家派人去陈州赈灾带了不少红薯土豆过去,京城现在总共也没剩下多少,要不是过两天就要放年假他还舍不得拿出来给大家分。

红薯果然是个转移话题的好工具,等所有的红薯都进了火炉,寺丞郏亶悠哉开口,“不知道皇庄的番薯今年一亩能有多少斤,要是能冬天种就好了,冬天种来年春夏成熟,正好把青黄不接给接住。”

苏景殊摇摇头,“不行,红薯苗怕寒,冬天种就算能出苗也会冻死。”

其实司农寺还掌管救济贫困、?举办祭祀用的公田,只是那些田产都有用处不能拿来当试验田,不然就能和登州那样划一块地将目前能拿出来的种子都种下去。

大宋最优秀的农业人才要么在民间要么在这儿,育种不是现代才有的技术,他们天.朝祖祖辈辈都在种地,关于育种的研究从来没停过。

系统出品的良种可能会让他们懵逼几年,不过不重要,看在优良形状和亩产量的份儿上再懵也能清醒过来。

种子好的出乎意料怎么了?不能是他们大宋被上天眷顾出现了自带仙气儿的种子?

问题不大,等皇庄里种明白就开始推广。

胡宗愈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比起奢望冬天种番薯,不如想法子提高小麦的产量,番薯毕竟不常见,百姓肯定更乐意种小麦水稻。”

皇庄可以随便尝试,种不出东西也没什么,农人扛不住这个风险,比起没见过的东西他们更倾向于求稳。

陈州这是受灾严重粮食大幅度减产,来年继续旱的话种麦也养活不了家里人,所以朝廷可以趁机将红薯土豆这些作物推广下去,不拘什么地方,房前屋后种一点能让百姓保住性命就行。

冬天很多作物都不能种,除了冬小麦他想不出还有什么更有用。

苏景殊无声叹气,“会有的,迟早会有的。”

早晚有一天他们的小麦能亩产一千斤,北方只能一年一熟,南方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民以食为天,只要家里粮食够吃,民间的造反起义能立减百分之八十。

至于红薯土豆那些倒不用担心,好东西不用朝廷特意宣传,百姓发现这东西一挖能挖出来一串自己就会找地方种。

郏亶抬眼,“听皇庄的农人说他们明春分出一部分田地准备种玉米,登州给的经验是春天和夏天都能种,而且只要三个月就能成熟。”

“夏天种的是三个月,春天种下去的要四到五个月,而且玉米出苗时需要大量的水,陈州现在正旱着不能种。”苏景殊想想之前手忙脚乱种玉米的情况,又摇摇头,“虽然玉米产量高,而且出苗之后就不用怎么管,但是后面又开始怕涝,年景不好的情况下还不如种别的。”

种之前只知道这是穿越神器,种之后才知道这个神器的前置条件是风调雨顺。

红薯土豆耐旱不耐涝,高粱抗旱又抗涝,玉米是既怕旱也怕涝。

种子种下去需要充足的水分,水分不够不出苗,出苗后需要适当干旱来促进根系发达,水多了根系长不好连地里的杂草都干不过,中后期又需要足够的水分来结果,水少果穗就会发育不全。

这种分时段的耐旱耐涝种植条件高,要么年景好要么水利设施好,不然就是减产减产再减产。

郏亶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我先前在睦州做官,当地的水利做的很好,稻米产量也高,如果北方也有南方那种水利条件或许就能推广开来。”

在水利条件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玉米的确可以等几年再推广。

不推广是不可能的,亩产一千多斤的粮食就是天天担水去浇也得种。

两个人很快就什么抗旱什么扛涝哪儿的水利建设值得参考展开讨论,胡宗愈缩缩脖子拢拢衣服缩小存在感,两眼无神的盯着他的烤红薯和其他同僚一起当听众。

他想去地方历练就是因为这,人家谈起农事水利头头是道,他在旁边只能露出尴尬的微笑,他不要面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