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3 章(1 / 2)

*

提起西北的战事,苏景殊忍不住想叹气。

怎么说呢,实践证明让文臣来管军事纯纯是脑子有坑。

当然,他没想一杆子把所有文人打死,天底下文武双全的全才也有很多,他单单是针对那些不懂军事还瞎指挥的废柴。

最近特指庆州知州李复圭。

“相公,您有没有觉得文臣领兵其实不太合适?”苏景殊委婉的提了一句,“术业有专攻,感觉打仗这种事情还是得武将来。”

富弼摇头,“武将不服管教,放权让他们领兵后患无穷。”

韩绛也说道,“并非文臣不会领兵,只是部分文臣拉胯,朝中文武兼备的臣子更多,不能因为庆州兵败就觉得文臣不能领兵。”

苏景殊欲言又止止言又欲,想了又想还是觉得得换个话题。

不能再说下去了,再说下去待会儿还得吵架。

大宋哪儿有那么多文武兼备的臣子?不是读几本兵书就是文武兼备啊相公们!

庆州的拉胯程度已经不能说是胡乱指挥,李复圭任由西夏在家门口修筑堡寨结果都比他派兵去打强。

西夏内斗的厉害,梁太后早就想打个仗转移一下国内的争斗,可是打仗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西夏军队也不愿意再直面大宋的炮火,所以一直拖拖拉拉没打起来。

官家继位后不光停了给辽国的岁币,还下诏断了给西夏的岁赐,并且态度强硬的打压西北边境的走私问题,如今宋夏通商只能靠边境榷场。

大宋高兴榷场就开,大宋不高兴西夏那边就什么都买不着。

没办法,他们大宋地大物博,西夏有的货物大宋境内能找到替代品,大宋特有的货物西夏那边可找不到可替代的。

家底丰厚就是好,只要皇帝态度足够强硬,周边没有哪家能在经济上占他们便宜。

不过仁宗皇帝在位时周边的政权在经济上同样被大宋玩的团团转,就算朝廷不管,大宋的商贾也不是吃素的。

有钱很好,可是单单有钱不够,还得有足够的能力守住赚来的钱才行。

在周边的邻居全都虎视眈眈盯着他们的情况下,皇帝强硬起来非常有必要。

以如今的局势来看,西夏这时候和大宋开战有些不明智。

首先那边在经济上已经被大宋卡了脖子,其次西夏的军队已经被大宋吓破了胆,和大宋打仗完全是得不偿失,不如先服软保证榷场能稳定开放。

隔壁辽国不好惹他们大宋就好惹了吗?

苏景殊很认真的想了想,感觉可能是大宋之前几十年给周边政权留下了软弱的刻板印象,所以才让他们觉得没事儿上来咬一口不碍事儿。

上层贵族不把士兵的性命当回事儿,真正要上战场的将士却很惜命。

不知道梁太后怎么和那些党项贵族达成了共识,今年那边连表面功夫都不做了,五月初就开始派兵十万在庆州不远处修筑堡寨。

无论是大宋还是西夏还是别的政权,在边境修筑堡寨只有一个意思:这块儿地盘是他们的,他们修了堡寨之后要以堡寨为基地来扩大领土面积。

所以大宋这边建堡寨的时候党项人经常来捣乱,西夏那边建堡寨的时候大宋的边军也不会干看着。

西夏那边号称派兵十万来修筑闹讹堡,用脚丫子想也知道肯定不是修寨子那么简单。

边地乡兵多是闲时耕种战时打仗,西夏修筑闹讹堡的地方离蕃部巡检李宗谅的屯田之地非常近,种地除了怕天灾还怕劫掠,西北的土地本就不肥沃,他们辛辛苦苦种地结果旁边来了伙儿有前科的强盗盯着这谁受得了?

反正李宗谅受不了。

为了不让西夏人在秋收时跨境过来抢粮食,李宗谅索性先下手为强,带着手底下的一千多兵就打了过去。

一千多打十万,即便是号称十万,缩水一半也还有五万,结果可想而知。

庆州知州李复圭也没聪明到哪儿去,大概是前些日子同在西北的其他军队一口气清了西夏八座堡寨觉得他上他也行,于是命钤辖李信等人率兵三千去助李宗谅一臂之力。

李宗谅一千打十万肯定打不过,打着打着只能退回驻地,但是这时候李信已经出兵,非但没有冲出去当援军反而把退回来的李宗谅和麾下将士拒之门外。

最后李宗谅和那一千多将士全军覆没,一个幸存的兵丁都没有。

消息传回庆州,李复圭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不敢出去和西夏人打也就算了还拦着己方残兵不让进,谁给他们的胆子这么干?

李信被骂的狗血淋头,也怕秋后算账算到他头上,于是没过两天就带上他那三千兵马重复李宗谅的老路去打闹讹堡。

一千打十万肯定打不过,三千打十万也没好哪儿去,到地方之后西夏人海战术也能把他们全困在那儿,真不知道他到底是胆子小还是胆子大。

西夏那边被火器吓过一回,生怕宋兵打不过直接拿炮轰,之前打李宗谅是因为知道那是番兵手里没大规模杀伤武器,真正对上宋人的军队心里还是怂怂的,即便对面只有三千人也不太敢打。

他们奉命在自家地盘修堡寨,单纯就是修个寨子肯定不会越境劫掠,都是当兵的好歹给他们留点活路,没开打的时候还能相安无事,一旦开打他们没法手下留情。

李信不管这些,党项人狡诈,堡寨都修到他们眼皮子底下了还说什么不打算和大宋起冲突,骗鬼呢?

大宋军中待遇等级分明,番兵的待遇和装备都比不过汉兵,李宗谅带着一千多人攻打闹讹堡纯粹是莽,李信没他那么莽,出兵的时候带足了装备。

可惜火炮太重搬不动,他也没权调动火炮,不然出兵的时候直接炮轰堡寨,定能杀的党项人落荒而逃。

奈何大宋的武器水平不足以让他们三千人打十万,就算有火器傍身也扛不住人海战术,西夏那边看这战避无可避直接出兵将来犯的三千人包了饺子,大有让他们全都埋骨闹讹堡的架势。

不过西夏那边也不都是傻子,他们杀一千多番兵大宋这边能自个儿遮掩过去,杀三千汉兵这事儿就彻底没法收场了,于是又主动打开包围圈把人放了。

比直接战死还丢人。

更离谱的是,李复圭以为庆州的军队装备比西夏精良,西夏号称十万估计能打仗的顶多也就一万出头,李信率领三千精兵可以轻松拆了闹讹堡,仗还没开始打他已经写好了请功的奏章。

武将打了胜仗功劳当然都是文臣的,没有他们那些“儒将”的指挥粗鄙武人哪儿来的本事打胜仗?

万万没想到李信打输了,不光输了还输的那么丢人,李复圭没法给朝廷交差,恼羞成怒之下直接将参战的将领全部下狱来垫背挡枪。

要不是西北各州哪边有战事都能立刻吸引所有人的目光,没准这事儿就悄无声息的过去了。

参战的将领中蕃部巡检李宗谅战死,之后打的那一仗没有将领伤亡,但是钤辖李信、监押种咏、都巡检刘甫等所有将领无一例外全被李复圭下狱,之后又派都监郭贵率兵偷袭西夏金汤、白豹、西和等堡寨,说是斩首数千级,并以此为军功向朝廷报捷,至于之前打了败仗的李信等人则全部被判了斩首。

如果不是狄青去的及时,那几个人已经被李复圭给砍了。

更离谱的是,狄大元帅去查报上去的军功,发现被攻破的几个堡寨在被偷袭的时候根本没有西夏的军队,寨子里只有老人孩子留守,而郭贵直接下令将那些老幼全部斩杀来充作军功。

差点没把狄青给气死。

那事儿最后以狄青上奏官家请求治李富圭和郭贵、李信的罪结束,被牵连的监押种咏、都巡检刘甫等人留在庆州将功赎罪,其他人直接押回京城送审。

胜负乃兵家常事,打败仗只能说能力不行,杀良冒功那就是人品的问题了。

他们武将平时被耳提面命说要以德服人,要不战而屈人之兵,要亲仁善邻以和为贵,这年头连降兵都不能杀,更不用提老幼妇孺了,干点人事行不行?

狄青是平西统镇大元帅,虽然光在西北就有好些个文臣能压他一头,但是关键时刻他这个平西统镇大元帅依旧很靠得住。

文臣可以轻易判武将死刑,武将不能轻易给文臣定罪,不过没关系,他不光是平西统镇大元帅,还是枢密院的枢密副使,遇到不妥之事可以直接将情况报给官家。

不是说西夏和大宋不和大宋的军队就能随意杀戮西夏百姓,此事之后梁太后必定借机生事,西军成天想着打西夏不假,可不意味着他们要打没理的仗。

这下可好,梁太后本来就想借战事来稳定国内局势,只是西夏的将士不愿意打仗,所以西北一直没打起来。

李复圭这事儿就是瞌睡了给她送枕头,本来西夏将士不愿意打仗,结果他上去就屠了人家几个堡寨,要是杀的是士兵也就算了,来当兵都有丢掉性命的觉悟,可他屠的全是老人和孩子。

谁家没有老人?谁家没有孩子?这下可好,西夏将士的士气

肯定要被激上来,接下来肯定有一场硬仗要打。

之前成天想着建功立业的家伙们都别等了,支棱起来准备干活,西北边境线那么长,不确定西夏军队会从哪儿撕开口子,有之前李复圭的麾下屠戮平民在前,保不准西夏士兵就会越境劫掠他们的村寨。

这几年好不容易把党项人打的不敢再轻易跨过边境线,这下可好,一朝回到解放前。

所以官家,真打起来的话后勤能撑住吗?

狄大元帅不担心打不过,他只担心打起来后粮草供应不上。

官家也担心粮草供应不上,这几年推行新法到处都在花钱,国库看上去充盈实际上里面的钱根本留不住,真要打仗还得想法子筹集军费,若非如此他也不会把薛向从东南调回京城。

富弼和韩绛清楚西北的情况,也能猜到王安石急着推行保甲是为了什么。

新法的目的是复国强兵,如今战事在即国库却拿不出足够的银子来打仗,即便官家不提王安石也着急。

着急归着急,别出馊主意。

新法推行几年能有现在的成绩已经出乎他们的意料,就算有战事也不用着急,大宋的底子还没弱到连西夏的进攻都撑不住,官家也不会因为一时没钱打仗就不支持他推行新法,真的不用这么着急。

唉,王介甫迟早得栽在他这急性子上。

苏景殊摸摸鼻子,他还是感觉抄家比裁军来钱快。

来钱快,还稳当。

抄家抄的都是贪官污吏的家,朝廷名正言顺理直气壮,被抄的官员在禁军进家的时候只有跪地求饶的份儿,且抄家和流放或者砍头是配套的,相关人员切割还来不及,也不担心后面再出什么幺蛾子。

裁军不一样,虽然裁掉的都是无权无势的兵丁,但是其中牵扯到的利益遍布朝堂,说一句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不为过。

总结:不如抄家。

天下贪官那么多,扫黑除恶迫在眉睫,折腾百姓不如折腾无德的地主贪官,还不用担心民间治安出问题。

苏景殊坐不住,把椅子搬回原处就开始在门口转圈碎碎念。

抄家吧抄家吧,把那个乱七八糟的保甲条例扔一边儿,或者老王拿出推行保甲的精力来查地方贪官,可能西北那边还没开战这边军费就凑齐了。

可惜西夏那边太穷了,绝大部分地方贫瘠的连地都没法种,不然还能以战养战慢慢打。

周边政权打他们在道义上不占理,他们打周边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有个“收复汉唐故土”的绝妙理由,就像燕云十六州那样的富庶之地,等过些年攒够实力就能开始和辽国打擂台。

大宋国库空虚没关系,以充实国库为目标去打仗就行。

抄家吧抄家吧抄家吧,保甲真的不行,后世有经验可以证明朝廷缺钱真的可以抄家应急。

旁边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