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2 / 2)

他们是彼此的依靠,也是彼此的弱点。

康熙又联想到塔娜在自己病床上时的一举一动,他一声叹息,一个有情有义有才有运的皇子的确是他大清之福。

此事再看。

次日,胤祁胤祝第一次上朝,不过他们期待的威风凛凛画面并未出现,不说其他,光是生理上,两人的腿至今还疼。

真的太谢谢二哥了!

“谢谢”二哥的毒打,也谢谢二哥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不至于坐冷板凳。

Ps:

‘冷板凳’与‘ps’二词来自于亲亲额娘。

自二阿哥胤祉开启皇子坐冷板凳之路,四阿哥胤禛也没逃过去。

但有才干之人也不怕坐冷板凳,四阿哥被万岁爷发掘出非常有规章制度,且他文学功底扎实,被派去管理今年科举之事。

要知道,科举也是大清的重要根基之一,可能仅次于兵权。

大阿哥党与二阿哥党都想分一杯羹,但一直没找到合适机会,只在边边角角上打转,不料被四弟抢先进入核心圈内。

且四阿哥听说养母家的零星子弟也正在备考,他肯定不会帮忙作弊,甚至会避开他们的考场乃至于考试地域。

但可以为其提供一些好的老师辅导与辅导资料,二哥

() 上次建议的三年科考五年模拟是不是可以来一回?

回到五阿哥与六阿哥身上,不需要坐冷板凳的他们,一人来到礼部,一人来到工部。

说实话,两人都有点不适应。

首先,礼部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侧重点在于科举与各种各样的大礼小礼[1]。

不是说上面两个不重要,他们很重要,科举涉及人才,礼仪皇权巩固。

而是其他都被边缘化。

胤祉所在的清吏司便是测试边缘化的其中一个,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掌接待各藩属、外国贡使及翻译等事[2]。

除了藩王上贡以外,平日里都闲的不能再闲,顶多搞一搞翻译。

译本还乱七八糟的。

胤祁的情商是对比胤祝而言,和胤祉相比,那就差太多了,否则不至于被叫做魔王之一。

他花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整理资料,写了一个长长的奏。

与胤祝不同点在于,胤祁至少记得自己还有上司,于是他先把折子给上司清吏司郎中泰楚鲁,以及三位员外郎查阅,但胤祁觉得还不如不给他看。

泰楚鲁是满臣,还是有四分之一蒙古血的满臣,这也是他能当这个礼部郎中的原因之一,但他汉语处于听得懂但讲得磕磕绊绊不说,瞧不起除了满人与蒙人以外的全部人。

??!

且不说不会外语的事情,让一个把眼睛放在头顶上的人当外交部部长,不止外交部,还有一部分内交部,这么些年他如何干下的?全靠这个工作清闲吗?

不是没有人发现这些问题。

但泰楚鲁不在意汉臣们的想法,更别说听取他们的建议,他甚至连身为汉人的礼部尚书都只是泛泛之交。

他又与礼部尚书之下的一名满人礼部侍郎十分交好,也正因此,再加上这么多年无错发生(没事干也就没错,即便有一些上贡的事情,也把除了蒙古以外的任务甩手交给汉臣,或者与其他部门一起尽显大清“礼仪”风范),平平安安混到现在。

这么一看让胤祁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但转念一想,把朝廷中的的满臣与汉臣对比,汉臣的平均文化水平确实高于满臣,很多满臣最初任职都比较随意,不像是汉臣真的硬考上来。

满臣参与武举出头的人很多,但科举真是寥寥无几。

当然,要坐稳职位还是需要学习的。

比如纳兰明珠、索额图别看他们常常争得有点幼稚,这两人可都是有才干之人,为大清的稳固都立下许多大功才有今天地位,很多无才干的人也逐渐被撸了职位。

不过总有一些九漏之鱼,比如在清闲部门混的这一种。

泰楚鲁虽不会说汉语,但书面汉字他还是认识的,尤其是五阿哥的表格这么一目了然,但他不认为他们部门需要费这些劲儿。

并且给予劝诫:“五阿哥还年轻,有些事情看不透彻,这等劳命伤财又几乎一无是处的事情,不值当。”

“呵呵。”

当天下午,胤祁趁着向额娘请安,稍微咨询了一下,又去见胤祉。

半个多月后,同样是在月底,他上了两个折子。

一个是他自己先前整理的奏折,稍作修改,另一个是把自己上司这些年犯下的两个非常典型的错误案例给整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