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4 章 一同商议(1 / 2)

不得不说,过来的杜延总算是带来一个好消息。

汲廉的家事众人没什么兴趣,但能将他杀人暂时涂抹成妾室相争,让汲廉觉着自己已经逃过此事,安全上岸的情况,着实令大家长舒了一口气,高兴的公孙敖一巴掌拍到杜延后背上:

“杜治狱史,你这做的好啊!可算是给我们争了点喘息之机!”

之前还在忐忑的杜延在这句话后,总算是放松了下来:

“刺史不觉我擅自主张就好。”

“事发突然,能做到此等地步已算是不错,不必再想其它的了。”

韩盈直接揭过了此事,第一次见,信息还不畅通的情况下出这么多变故,大家能处理好没有出现更坏的情况已经是不易,不必再多纠结,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尽快解决掉此事,专注接下来的战事。

真不能再出乱子了。

感到心力交瘁的韩盈这么想着,问道:

“鉴于诸位第一次见,所知也不全面,我就再理遍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一来,是知道上谷郡城中兵备是否充足,二是尽量在有证据、得到上谷郡中人支持下去抓曹捷时,放走人去匈奴处通风报信,之后其他与匈奴有勾结之人全部都要抓捕处决,以免出现在匈奴攻城时出现判变,诸位可有什么好办法?”

“兵备刺史不必担忧。”

韩盈刚说完,杜延便立刻开口道:“卑职过来了结粮饷一案时,便要求看了上谷郡城的兵备,全甲胄万余具,长矛四千,槌两千、盾五千张、戟两千,弓三千,箭五万支、弩车二十架、塞门车,八百余具……皆为精铁打造,无损坏、作假之处。”

这是一个万人军队该有的装备,总数中规中矩,不过已经足够让韩盈放松一些。

没坏和作假的就好啊!

至于比万人军队更多点,比如在多武装个一千人的,韩盈完全没想,难度太高,就算没有贪污,想多出来这些装备也不是件易事。

毕竟武器多是由铁制作,锻造时间长、造价高,以郡府能掌握的财力来说很难支撑,更麻烦的是这不是一个没有损耗的增量任务,每一次打仗对兵备都会是极大的考验——除了死人,兵器也会被消耗的。

就比如,用来延缓敌军进攻速度的射箭,三千弓箭手射箭,五万支也就是射个十六轮左右,一场战争守城、骑兵想用完真不算太难,而射出去的箭虽说能回收,可大多只能收回箭头箭羽,杆一般收回不了完整的,还得重做支杆再安装,而这样的部分回收也不会是百分之百,肯定还得再造。

其它的,刀砍多了,上面会有豁口,不修补,下次杀人就砍不动了,至于盔甲凹陷破损、车出现损坏需要修之类的更是数不胜数,在这么多人贪污的情况下,能补足战役带来的损耗,维持正常的数字着实不易,韩盈对此还是很满意的。

不止韩盈满意,公孙敖也少有的露出笑意,之前在自己人面前克制不住的愁云密布表情总算是散去一些:

这些兵备足够,留五千甲兵,依靠城池之便,就算是五万匈奴大军来袭,我也能应对自如!”

韩盈摇了摇头:“五千不行,明面上只能留一千至两千之间,莫忘了,当年齐将田单五千甲士便与十五万燕军鏖战一年之久,你留五千人,匈奴人如何来攻?”

公孙敖这才明白韩盈为何如此在意军备,她是要将八千全甲胄的骑兵都调出去,若军备不足,剩下守城的人连甲胄都没有,还守个鬼啊,直接等着城破吧!

可只留一两千兵守城,就算是全甲兵,公孙敖应对把握便开始大幅度下降,他下意识想要反驳,可那韩刺史所举的例子还是他之前说的,现在想反驳都没理由,他想了想,从另一个方向质疑道:

“此举对我等极为不利,是有可能引来匈奴大军,可消息送过去,匈奴人如何信任此事?郡中兵力调动可是在曹家子逃离之后所为,他们总不能未卜先知吧?”

送军情也是一场战斗,心理战,这个‘送信人’既能取信于匈奴人,又不会背叛汉国,将诱敌深入的目的暴露出来,同时,送到的消息还能让匈奴人相信,并为之付出行动。

想达成这点并不容易,从取信上来说,最容易取信匈奴人的不是曹家人,而是那些他们见过的私商,毕竟私商匈奴人见过,身份上不会有大问题,而曹家人——他说自己叫曹捷就真的是曹捷了?谁能保证不会是其他人假扮的?说做过生意我也不信,我又没和你买过白药,除非拿点更可信的证据出来,没有?那肯定有问题!

取信上困难,而在背叛上,曹捷保不齐是真能反坑韩盈一把,她能限制他的只有家人这一条,而世间敢抛家弃子连带父母都送死的男人不多,但也绝不是没有,保不齐这人真敢这么做,而且从情况上韩盈也不想放过他再许诺什么显爵,这种发国难财的家伙还让他活着,对得起边郡死掉的那些将士、被杀死和劫掠走的平民百姓么?

所以‘送’过去明面上是曹家的私商,实际上是我方的间谍以及再带着曹捷之子是最好的选择,就是这样一来,传递给匈奴的军情顶多只能包括草原上的白药将要断供、上谷郡中设立了军民医院有大量白药和制备人员,以及即将有军事调动的信息,这种情况下,是很难保证匈奴人到底会在什么时候攻过来的。

公孙敖质问的点便在于此,按照正常的送法,无法确定匈奴人攻城的时间,卫青便不好完成包围圈全歼匈奴,若是加上详细的调兵信息,那匈奴人必然会怀疑,一个私商和幼儿怎么知道这么详细的军情?发觉异常的他们,更不会踏入上谷郡城周围。

战役开始的大致时间必须得把握,韩盈站起身,在悬挂的地图前,将长安审讯时得知的匈奴人集兵的习惯、间谍所补充的大致位置和距离,以及边疆城防几个容易突破的点和供马疾驰的驰道全都在从心里过了一遍,心理大概有了数后,道:

“蒋师,你确定白羊王已经在集结兵力么?”

这个问题韩盈间谍蒋师其实已经回答过,此刻韩盈再问,蒋师虽有些不解,但还是回

答道:

“仆归来之时,匈奴各部落已经在整军备战。”

行,有打过来的打算就行,没有的话那韩盈可就真没办法了。

再次确定这点,韩盈开口道:

“匈奴人有动兵的打算,如此,公孙敖你暂时不用忧虑匈奴人会不会打来,真正需要愁的,是他们进攻的时间。”

“过往匈奴入侵,多在两个时间,冬季五万以上,乃至十万大军压境,深入腹地,以及秋收后,三四万兵力在边疆劫掠一番立刻返回。”

为了保证牛羊的生存,匈奴部落必须在寒冷到来之前迁移,于是,临近冬季劫掠的匈奴人便面临一个问题,自家的部落在自己去劫掠的时候就已经踏上了去新草场的道路,而跑到汉国劫掠的他们看似能满载而归,可返回的速度必然会被如今糟糕的运输能力限制。

冬季的草原没有大批量供应补给的地方,返回匈奴骑兵和自家移动的部落则变成了一道甲追乙的数学题,倘若甲的速度不够快,无法在自己携带粮食吃完前追上自己的部落,那出去一趟就不是发财,而是送命了,

长安中的那些匈奴人明确的表示,携带粮食、财物、人口的匈奴骑兵根本走不快,甚至不需要这条,即便是自身追赶的速度超过部落迁移的速度,从边疆赶回原先部落的距离也有个数百里,更不要说部落移动后相差更大的距离,追是根本追不上的,真会饿死在半路。

其实匈奴人自己也清楚这点,所以他们会挑冬季,大举进攻汉国,打进腹地,借着骑兵的便利边劫掠边吃吃喝喝,直到来年开春部落返回的时日再拍拍屁股走人,这情况还不少见,文帝景敌都有不少冬日被大举进攻的战役记载。